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意见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形式以相对稳定为宜。根据几年来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教学实际情况,四年制本科应继续开设《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各70学时;《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要在教学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继续完善,目前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或继续作为一门大课开设,或分解为几门小课开设,但不论采取哪种课程形式,均需涵盖《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要点》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并定为140学时;文科类专业还应开设《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综合性大学理论专业,财经政法类和民族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可根据其专业特点作必要的调整。二年制和三年制大学专科应分别开设二门或三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目前课程设置暂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并参照大学本科的课程设置安排,但必需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国家教委将在调查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另行研究制定统一的课程设置方案。
  高等学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要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国家教委将及时组织修改和编写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用书。
  加强教材建设,是保证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的建设是有成绩的。但是也存在教材编写过于分散及质量不高的现象,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各部委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教委《关于编写出版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材的暂行管理办法》〔(88)教政字001号〕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和使用的管理。对现有各种教材应组织人力进行检查清理。对质量较差的教材应明令停止使用,对按上述《管理办法》组织编写的质量较好的教材,要继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国家教委将尽快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进行修订,并组织编写尚未统编的教材,以及逐步组织编写供教师使用的带有指导性和资料性的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书。
  三、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堂讲授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主要环节,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容许利用课堂宣传和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要根据教学要求认真备课,深入研究和把握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和疑难问题,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了解和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理论问题,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应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些省市和学校采取集体备课,对教学基本内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选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开展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掌握和运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门课程都应组织一至二次课堂讨论,教师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学大纲规定的经典著作和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开展活动。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