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转发《当前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意见》的通知

  一、困难和问题
  (一)偏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
  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后,学校偏重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愈演愈烈,虽经社会上多次呼吁,但情况并未根本好转。体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至今没有引起应的的重视。近年来,国家教委虽采取一些措施,如要求学生每天保证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等,但在实施中由于文化课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措施仍难落实。在我们调查的三百多所中小学校中,大部分中小学生由于各科作业负担过重,无时间和精力坚持每天课外体育活动,有的学校竟出现体育教师在操场等不来学生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很少看到体育活动开展得普及、经常,学生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的典型。
  (二)体育经费窘困,设备器材严重缺乏。
  被调查的大部分中小学反映,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紧缺,无力支持体育工作,而体育又无专项经费,许多学校主要靠争取、靠领导的重视程度,或采取从教育附加费和勤工俭学收入中挤压的办法,东拼西凑,数额极少,又极不稳定。据长沙市一百多所小学调查,上级拨款每班只能摊15元,平均每个小学生每年只有0.25元的体育费。上海市1988年9月统计,全市体育经费平均每个学生才1角多钱,一个学校每年也只有八九十元钱的经费。不少体育项目由于器材不全,只能放弃,难以按着体育教学大纲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哈尔滨市69中学,全年的教育经费,去掉人头费,只剩下800元,支付煤、水、电等开支已十分困难,根本无钱购买体育器材。黑龙江省许多中学和小学操场看不到一件体育器材。青岛市胶南县各中小学体育器材欠缺近2/3,即墨市部分学校欠缺4/5,其他县(市)也都欠缺一半左右。河南开封市多数中小学体育器械破旧不堪,有的篮球、足球多次缝补,使用达10年以上。河南省各中小学校体育经费没有来源,靠从学杂费中少量支取,其中用于课余训练、运动会补助、教师服装的费用就占去2/3至4/5,用于教学的钱寥寥无几。农村学校的体育经费更无保证。
  (三)体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急待提高,收入偏低,队伍不稳定。
  1.6省市体育师资都很缺乏,农村中小学情况更为严重。以体育师资培训工作抓得较好的辽宁省初中体育师资情况为例,“八五”期间,需要补充体育师资1503人,“九五”期间(也就是到2000年)再需补充1531人,平均每年需补新师资484人。而现在全省培养体育教师的系科每年只能培养240人,仅够需求量的50%。河南开封市由于体育院校毕业生不愿下基层,出现了城市、乡村体育教师极不平衡的状况,市内中小学体育教师超编,农村体育教师缺额,仅开封县的农村中小学就缺200人~240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