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

  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要遵循“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与新的办学体制相适应的,有利于使教学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管理体制;建立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趋势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的激励和竞争机制,使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
  2.进一步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状况,逐步建立起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学校面向社会,主动根据社会需求和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的管理体制。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管理职能是: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制定有关人才培养的法规、政策,确定办学层次和修业年限,修订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条例,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检查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各高等学校在政府宏观管理和指导下,具有主动根据社会需要,自行确定专业服务方向,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和选用教材等方面的教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经验,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和条件,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办出特色。
  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教学的研究、咨询组织,要进一步发挥他们在组织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方面的作用,其制订的有关教学文件,仅供学校组织教学时参考。
  3.要加强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在科学地总结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的一些好的做法,逐步建立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
  要通过各种形式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有关部门参与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决策管理,如建立学校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等,使他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制订教学计划、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组织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在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要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社会实践)三结合作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长期坚持下去。各高等学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校外“三结合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力争在“八五”期间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形式多样、效益显著的“三结合联合体”;要结合校办产业,巩固和加强校内“三结合基地”;要继续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改革试点。要把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技术革新、社会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紧密结合起来。高等学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更多的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和锻炼。
  4.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在适应形势、明确任务、丰富内容、改善方法、提高队伍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他们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推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教学基本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增加新内容,加强针对性,用知识和事实进行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采取课堂讨论、声像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材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通过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领会并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5.要十分重视体育,大力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抓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落实工作,活跃学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使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
  6.加大力度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重点,一是加快速度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在本科教学中及时地反映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需要。二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本科教育要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就业范围和职业变动性加大,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新的知识和技术大量涌现等特点,适当拓宽领域,加强对学生经济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解决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实现课程结构整体优化。要高度重视专科的教学改革,专科学校要直接面向社会和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性人才。根据经济和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办出专科特色。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