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级核算。由院部统一核算。
二、二级核算。一级为院部核算,二级为生产队室核算。
三、三级核算。一级为院部核算,二级为生产处、室、总队核算,三级为勘测队核算。
第五十八条 实行二级核算或三级核算的单位,一般只核算成本,也可以根据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形式核算盈亏。
第五十九条 实行二级或三级核算,核算的生产处、室、队应配备必要的核算员,按统一规定设置会计帐簿,并按期报帐。要保持各级核算口径、数字和项目名称的一致性,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第六十条 勘测设计单位应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班组核算。本着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要求,确定核算形式、内容和方法。
第十一章 责任成本核算和管理
第六十一条 勘测设计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对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分层次建立各级责任中心,并规定各责任中心的领导(责任人)对其可能控制的成本承担责任,组织责任成本核算。做到责任成本与工程项目、专业项目成本相结合,专业核算与群众核算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
第六十二条 建立责任成本制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将所有成本项目按成本可控分为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并为每个成本项目及其明细项目确定由谁负责,形成责任中心的可控成本。
二、要为每个责任中心制定实绩和成果的评价与考核的经济指标。制定标准要考虑到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并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利益。
三、要以各个责任中心为对象,组织责任成本核算。
四、各责任中心对其能够控制的成本负责,并能及时通过对实际成本与责任预算的对比、分析、掌握责任预算执行情况,控制、调节其经济活动。
第六十三条 勘测设计单位每年要编制成本计划,做好成本预测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技术市场信息,制定目标成本,搞好目标管理。按照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为各中心的责任预算,实行归口分级管理。
一、成本预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提出一个目标成本草案;
2.采取各种专门方法,预测当前实际情况下可能达到的水平,并算出预测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
3.动员内部一切潜力,拟订出降低成本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并力求缩小预测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
4.对各种降低成本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经济效益最佳的降低成本方案,并据以制定正式的目标成本,作出成本的最优决策。
二、勘测设计单位可结合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选用判断预测法、历史资料加权平均法和高低点法等方法预测成本。
第六十四条 勘测设计单位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应以责任预算为依据,控制各项耗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成本形成的具体活动进行严格监督,随时发现和纠正偏离计划的浪费和损失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现象,使每项经济业务活动和全部费用开支,限制在责任预算范围之内,形成全院统一的成本控制网。
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节约的原则。要处处精打细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充分挖掘内部的节约潜力。
二、目标管理的原则。即依照目标管理的要求控制、监督和指导。
三、全面性的原则。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充分调动各责任中心每个职工的积极性,按定额、标准、预算进行成本控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审批,事后有检查。
四、例外管理的原则,对属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要集中精力进行分析研究,追根求源,查明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第六十五条 勘测设计单位进行责任成本核算,应按照责任归属原则,分别以单位和部门设户,建立责任成本明细帐。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记录、计算和积累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数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定期编制责任成本报告,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借以评价和考核有关责任中心的工作成绩。
第六十六条 勘测设计单位组织责任成本核算必须明确分清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对各责任中心相互间提供的物资和劳务,要实行等价交换和等价补偿的原则,按照内部转移价格进行内部计价结算,办理责任转帐。
一、制定内部统一的计划价格。内部计划价格的制定要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的积极性,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二、建立内部结算制度。要以院财务部门为结算中心。结算方式有内部支票、内部银行、内部转帐凭证等,可任选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