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电力供应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电力工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大力推广技术限电措施力度,以调控需求(抑制高峰电力,开发低谷用电),稳定供电局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是势在必行,十分必要的。推广实施技术限电措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负荷管理要从行政手段管理为主转移到以经济、技术、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近期要将经济、技术手段放到突出位置。采用技术手段的目的是调节需求,促使电力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以获取社会最大的经济效益。
实施技术限电措施要贯彻因地制宜、综合规划、分期实施、实用为本的原则,不搞一刀切,投入必须讲效益,控制方式、功能设置讲求实用、有效,并有助于改善服务和满足需求侧管理的需要。
二、总体目标
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普及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使电力负荷控制装置控制的用电负荷达到地区总负荷的70%以上,基本做到限电不拉1OkV及以上线路开关,用电监控实现到户。
三、实施步骤
1.已装用集中型负荷控制装置的城市,要求利用2~3年时间,扩大装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功能,到1997年底,达到实用化标准,并实现总体目标要求。
2.未采用集中型负荷控制装置的省会城市、省辖市以及沿海省份内的地级市,要求利用4~5年时间,建成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到2000年,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达到实用化标准,并实现总体目标的要求。
3.未采用集中型负荷控制装置的内陆省份内的地级市以及经济发达县,要求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到2000年,达到实用化标准,并实现总体目标要求。
四、控制方式与功能
电力负荷控制方式的选择与功能的设置,应根据电网结构,地理环境,用电构成,对象性质,控制目标进行综合规划,满足负荷监控和用电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并能与其它自动化系统相互兼容。控制方式应因地制宜选用,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不同类型的设备相互配合使用。集中型控制方式适用于城市电网,分散型控制方式适用于零散用户。选用的设备与功能不仅要满足近期控制的需要,而且要考虑长期服务的可能,既可作为技术限电的手段,也可作为现代化管理的工具。使建成的负荷控制系统具有投资省,实用化程度高,可控性好,适用期长,维护方便的特点。
五、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