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要临时设施,包括:水源、电源,氧气站,乙炔站及其网络管线,交通运输道路,作业棚,加工间,资料档案库,油库,雷管库,剧毒品库,放射源存放库和锅炉房。
2.重要工序,包括大型起重设备拆装,移位及负荷试验,特殊杆塔及大型构件吊装,预应力砼张拉,汽机扣大盖,发电机穿转子,大型变压器运输、吊罩,抽芯检查、干燥及耐压试验,大型电机干燥及耐压试验,燃油区进油,锅炉大件吊装及高压管道水压试验,高压线路及厂用设备带电,主要电气设备耐压试验,临时供电设备安装与检修,汽水管路冲洗及过渡,重要转动机械试运,主汽管吹洗,锅炉升压定安全门,油循环,汽轮发电机试运及投氢。
3.特殊作业,包括大型起吊运输(包括超载,超高,超宽,超长运输),高空、爆破、爆压、水上、金属容器内作业,高压带电线路交叉、跨越铁路,公路、河道作业,进入高压带电区,电厂运行区、电缆沟,氢气站、乙炔站及带电线路作业,接触易燃易爆、剧毒、腐蚀剂,有害气体或液体及粉尘射线等作业。
4.季节性施工,包括防雷电,防风,防雨,防洪排涝,防暑降温,防冻,防火,防滑,防煤气中毒。
5.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及与运行的交叉作业。
附录2 填写安全施工作业票的危险作业项目
1.各类起重机械满负荷起吊。
2.两台及以上起重机抬吊作业。
3.超载,超宽,超高、超长物件装卸及运输。
4.变压器吊罩、吊芯、发电机穿转子。
5.油区灌油后明火作业。
6.特殊高处脚手架、金属升降架,大型起重机械组装作业.
7.在发电、变电运行区工作。
8.高压带电作业及临近高压带电体作业。
9.水上作业。
10.系统过渡。
11.杆塔组立、高空分解组塔、架线和平衡锤挂线作业。
12.土石方爆破、导地线爆压接头。
13.重要越线架的搭设及拆除。
14.深井、沉箱、金属容器内作业。
15.其它危险性作业。
附录3 现场性公司应建立的安全监察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
2.安全教育制度实施细则;
3.安全检查制度;
4.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管理规定:
5.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实施办法;
6.安全奖惩制度(含评验办法);
7.包工队安全管理办法;
8.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
9.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10.安全防护用具管理制度;
11.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12.尘毒、射线卫生管理规定;
13.防火、防爆管理规定;
14.安全工作票使用及安全活动日制度;
15.小型机械、工器具安全管理制度;
16.劳保用品、保健津贴管理规定;
17.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8.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19.职能部门横向分工安全责任制细则。
附录4 现场性公司应建立、保存的基本台帐和管理资料
1.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试记录;
2.安全检查及隐患的登记、整改、检查、销案记录;
3.安全奖惩及经济承包安全考核记录;
4.各类事故统计分析台帐(含恶性未遂事故和违章违纪情况登记)和事故卡片、事故报告;
5,各种安全工作会议记录及日志。安全简报及有关安全工作的决议、决定;
6.安全施工作业票和各种安全措施审查、执行记录;
7.特殊作业工种登记卡;
8.其它安全综合管理资料。
附录5 恶性未遂事故
性质恶劣、险些伤人的事故为恶性未遂事故。如:
1.高处作业安全设施不可靠,且未系安全带发生的坠落;
2.平台、脚手架倒塌,脚手板断裂,重物高处坠落;
3.起重机伸臂,扒杆。电线杆折断或倾倒,倒塔,吊件因钢丝绳断裂、脱钩或其它原因坠落,跑线;
4.车辆、机具在使用中倾翻;
5.吊车伸臂碰触高压线:
6.触电。
附录6 事故分析调查表填写说明
一、事故发生地点(10)要具体。
二、发生事故阶段按下列填写编号:
1.(主厂房)土方开挖
2.混凝土浇灌
3.主厂房框架吊装,变电所构架吊装
4.锅炉组合
5.大件吊装
6.汽轮、发电机、主变安装
7.调试
8.杆塔基础开挖,勘测.复测,定位
9.杆塔组立
10.架线
11.附件安装
12.其它
附录7 经济损失的计算
因公伤事故的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直接损失包括:①伤亡者的医疗费;②伤亡者的歇工损失(包括工资及歇工产值损失);③伤残补助、困难补助、丧葬费、抚恤费等善后处理费用;④其他与受伤者有直接关系的福利费用。
间接损失包括:①因事故引起的停产,减产损失;②因事故造成的建筑物、设备、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机械、工具和保护措施的损失费;③抢救事故、清理现场、恢复生产所支付的费用;④从事抢救、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等人员的脱产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工资及脱产产值损失)。
计算经济损失的原则:
①上述各项中,凡已支出的费用,不论其发生在什么单位(医院、工会、银行),属于什么科目,均应如实统计计算。
②物质损失应以“帐面值”减去“残值”。
③固定资产损失应以“修复该项资产所需费用”或以“新建所需费用”减去“残存部分可抵偿的费用”计算。
④停产、减产损失应以事故前一个月的平均生产水平(劳动生产率)作为正常生产水平并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到恢复正常生产所需的时间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