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秀运动队开展和加强职业教育,对运动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自身良性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各级体委领导应高度重视。目前,优秀运动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和开展学历与体育职业教育的经验。但是,开展体育专业以外的职业教育以及非学历职业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方面刚刚起步。因此,各级体委要积极探索。并主动开展社会协作,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
二、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要着眼于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坚持“四个有利”即有利于竞技水平得提高;有利于运动队的建设;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其原则是:
(一)要统筹规划,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初中后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职业教育。
(二)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教育、体育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进行规划。职业教育内容、形式的选择,要与当地经济、教育、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相适应。
(三)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适应性相结合;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在办好体育职业学历教育的前提下,发展其它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三、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具有其他专业技能,成为各种实用人才和劳动者。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提高体育职业教育质量,努力培养优秀体育专门人才(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及全民健身辅导员等);要深化改革,拓宽专业方向和开办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应以在役运动员为重点;形式应以学历教育为重点;层次应以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体系的第二层次(高中、中专)为重点;内容应以适应社会需要的通用能力与技能为重点。
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应当发展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既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灵活性、适应性的成人职业教育体系。
四、理顺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