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因长期贫困对致富失去信心的174户,坚定了信心,在治穷奔富大道上迈出了可喜的步子。
2.帮助困难户料理家务、安排好生活。
我们对家庭主要成员理智不全,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237户,重点帮助料理家务,改善卫生条件,安排好生活。九道岭公社夏家沟大队高承志家四口人,爷俩都是精神病,媳妇和孩子是盲人,一家人生活很困难。被褥多年没拆过,孩子的屎常拉在炕上。妇女代表郑兰芝对高家十分关心,帮助料理家务。三年来,给拆洗被褥8套,做衣服20多件,还常给洗刷炕席、糊窗户,使高家改变了脏乱差的恶劣条件,像一个过日子的人家。两年多来,扶贫小组共给困难户做农服743件,拆洗被褥295套。有两个公社妇联发动妇女干部把敬老院做衣服、拆被褥、搞卫生等活包了下来,受到锦州市民政局的表扬。
3.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对803户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我们因人因户制宜,安排致富项目。归纳起来有六项:
一是发展以养兔、养鸡为主的饲养业。我们和县民政局一起扶助困难户养兔13858只,收入18400元,平均每户收入82元。困难户陆小春由三只母兔繁殖113只,加上其他副业收入两年脱了贫,成为养兔重点户。
二是搞编织。保安寺大队妇代会,1981年秋天建议大队把高粮秸分给13户困难户编席子,一冬就编了160多片。困难户张桂芹家一冬收入204元。他爱人下肢瘫痪,但会编笊篱,我们就和有关单位联系买了细铁丝,派人送到家,公社妇联又给联系了销路,使这个残废人也能为致富贡献一点力量,全家1982年买了三间房子.
三是发展商品生产,扩大经济作物。靠近集市的社队,我们就帮助困难户罩韭菜,栽芹菜、大葱、地瓜等。大榆树堡公社小粒车大队妇代会和民政助理一起,给十户困难产买了200尺塑料薄膜罩韭菜。罗家屯公社朱家沟大队妇代会,在党支部的支持下,1982年扶持九户困难户用薄膜覆盖棉花4亩,栽地瓜10亩,有8户收入200元以上,1年脱了贫。
四是同社队研究,从分工分业上优先照顾贫困户。全县经各级妇联组织建议从分工分业上照顾的就有136人,其中安排社队企业的64人。地丈寺大队严重困难户靖玉林全家八口人,本人做过二次手术,只有爱人一个劳动力。公社妇联出面和小队商量安排他赶车,又把他女儿安排到社办企业当工人,增加了收入,使困难程度大大减轻。
五是帮助种好承包田。1982年我县有72%的小队实行了双包责任制。我们和民政局在春播前号召各社扶贫小组,在党组织领导下,帮助困难户种好承包田。地丈寺公社妇联春播前调查发现,90户困难户中,有50户缺种子,78户缺化肥,23户缺犁具,31户缺劳力。她们向党委作了汇报,取得党委领导和民政部门的支持,派一辆汽车为78户困难户送去化肥7800斤,为27户困难户从信用社贷款670元。据全县不完全统计,1982年妇女扶贫小组帮困难户抗旱种地612亩,给果树摘病花,捉害虫1451棵。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