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评议指标体系
┌─研究方向、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难度
│
┌─科学研究───┼─研究成果水平
│ 水平 │
│ └─技术支撑能力
│
│ ┌─研究队伍和整体素质及结构的合理性
├─队伍建设 │
│ 与人才培───┼─学风
│ 养水平 │
│ └─培养和吸收人才的措施和业绩
│
综合指标─┤
│ ┌─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 │
├─对外开放───┤
│ 水平 │
│ └─开放程度
│
│ ┌─科学组织与管理
│ │
└─科研管理───┼─领导班子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
└─规章制度与室容环境
专家评议指标体系说明
专家评议指标体系说明
1.研究方向,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难度
研究方向:指实验室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属于本学科的前沿、交叉学科的新兴生长点或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优先发展的领域。
选题的意义:指开设课题(包括国家攻关、“863”、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部委级的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的学科意义、起点水平、应用前景。
创新性:指选题立意、学术思想及研究方法上是否有新颖独创之处。
难度:指开展本领域研究所需的设备条件、知识水准以及探索性和开创性程度。
2.研究成果水平
指在本室开题并在限定的评审年度内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获奖成果、鉴定成果和发明专利)对推动本学科发展的学术价值,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价值或社会效益(同当前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
3.技术支撑力量
指实验室结合本领域研究工作自选设计研制设备和对现有设备的维修、改造与功能开发的能力与水平。
4.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及结构的合理性
整体素质:指学术带头人(可能是一批人)和整体队伍的学术水平,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结构合理性:指研究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是否适应当前的研究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5.学风
指严谨、求实、民主、活跃的学术风气,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6.培训和吸引人才的措施和业绩
指为青年学者(包括研究生)的迅速生长、脱颖而出所制定的培养计划,采取的措施,提供的条件以及近年涌现的优秀人才;技术队伍的培养和稳定措施;为吸引归国学者和外单位优秀人才来室工作所创造的条件及近年的效果。
7.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指由实验室主持或参与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规模和水平,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广度。
8.开放程度
指实验室是否真正面向国内外开放;是否有对外公布的课题指南;接纳客座研究人员的数量和他们所从事的研究课题的水平;科研设施是否为外单位科技人员使用提供优惠和方便。
9.科研组织与管理
指实验室的科研计划、学术活动、课题管理、科研档案资料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后勤保障工作是否井然有序,保证实验室科研工作正常运行。
10.领导班子及学术委员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