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
  5.3.1 工程设计
  1、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
  (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10~30天的用量。
  (3)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应小于0.4%,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动控制。
  (4)应设计二氧化氯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电解槽使用6V或12V两种直流电源。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的溶盐装置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氯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氯,必须设置溶液箱。
  (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0.2MPa,需加设管道泵。
  (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
  5.3.2 适用范围
  1、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由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3、化学法适用于规模>500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
  5.3.3 运行管理
  1、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2、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3、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
  5.4 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氯酸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
  1、次氯酸钠发生器
  利用电解食盐水(或海水)制取次氯酸钠水溶液。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氯酸钠可达10~12% (有效氯含量)。其缺点是在电极表面易形成钙镁等沉积物,需要经常清洗电极。
  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为10%~12%,次氯酸钠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与氯气相同的特殊气味。
  2、漂白粉及漂粉精消毒
  漂白粉(Ca(OCL)2)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强烈气味,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而失效,能使大部分有机色彩氧化褪色或漂白。
  漂粉精是较纯的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65%~70%,是一种较稳定的氯化剂,密封良好时能长期保存(1年左右)。 漂粉精用于医院污水消毒可以直接使用粉剂投加到医院污水中,既可用于干式投加法,也可以将漂粉精溶解在水里,制成溶液投加到污水中,称湿式投加。还有一种方法是漂粉精制成片剂用消毒机投加。
  5.4.1 工程设计
  1、配套建筑物及设备
  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的污水处理站应根据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型号及其附属设备要求进行布置。一般要求需要有专用的盐液制备间和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盐液制备间与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间宜分为两个房间。
  2、主要工艺参数
  (1)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处理级别计算投氯量,按投氯量选择次氯酸钠发生器型号及台数,然后计算用盐量、贮盐量。
  (2)污水量按最高日污水量计算,盐水池按12~24h设计。
  (3)次氯酸钠溶液贮槽按8~16h设计。
  3、次氯酸钠的投配
  次氯酸钠发生器所产生的次氯酸钠溶液贮存在贮槽内,可采用虹吸式自动投加或与污水泵连动投加,将溶液通过投加管、电磁阀、流量计将溶液投加到污水池或污水管中。
  4、漂精粉的投加
  (1)漂精粉的湿式投加系统需设置溶药槽和投配槽。
  (2)溶药槽和投配槽一般用塑料制成,溶药槽需设有搅拌器,一般设置2个,投配槽可设1个,沉渣排入下水道,溶药槽和投配槽大小按处理污水量和投药量计算确定。
  5.4.2 适用范围
  1、次氯酸钠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内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2、漂粉精、漂白粉适用于规模<300床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3、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适用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4、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5.4.3 运行管理
  1、次氯酸钠溶液贮槽应防腐蚀,可用聚氯乙烯板或玻璃钢制作。
  2、在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时,必须注意保存条件,经常分析化验其有效氯含量,以便掌握有效氯的衰减情况,确定每次的最佳送货量和送货周期,减少氯的损失。
  3、商品次氯酸钠应在21℃左右避光贮存。
  4、漂白粉应贮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中,防止日晒雨淋,应远离火种和热源,不可与有机物、酸类及还原剂共存。
  5、漂粉精放入溶药槽,加水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1%~5%的溶液,静止澄清,使用上清液投加。每日配制1~2次。
  5.5 氯消毒接触池
  1、医院污水消毒按运行方式可分为连续消毒和间歇消毒两种方式。
  2、接触消毒池的容积应满足接触时间和污泥沉积的要求。传染病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5小时,综合医院污水接触时间不宜小于1.0小时。
  3、连续式消毒的接触池有效容积为污水部分容积和污泥部分容积之和。
  4、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消毒周期确定,一般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
  5、接触消毒池一般分为两格,每格容积为总容积的一半。池内应设导流墙(板),避免短流。导流墙(板)的净距应根据水量和维修空间要求确定,一般为600~700mm。接触池的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接触池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6、设计时应按设计选定的处理工艺流程的实际运行情况,按最不利情况进行组合,校核实际接触时间,以满足设计要求。
  5.6 氯消毒设计要点
  当污水采用氯消毒工艺时,其设计加氯量可按下列数据确定:
  1、液氯消毒系统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有关章节进行设计。
  2、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以有效氯计,一般为30-50mg/L。
  3、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参考加氯量一般为10-15mg(有效氯)/L。
  4、当污水采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其设计投加量应根据具体水质确定。
  5、加药设备至少为2套,1用1备。
  6、氯投加量为参考值,运行中应根据余氯量和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投加量。
  5.7 臭氧消毒
 
 臭氧,分子式为O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是国际公认的绿色环保型杀菌消毒剂。臭氧在水中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O)和羟基(OH),羟基(OH)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单原子氧(O)具有强氧化能力,对各种病毒、细菌均有很强的杀灭能力。
  臭氧消毒具有反应快、投量少;适应能力强,在pH5.6~9.8、水温0~37℃范围内,臭氧消毒性能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改善水的物理和感官性质,有脱色和去嗅去味作用。但缺点是无持续消毒功能、只能现场生产使用、臭氧消毒法设备费用较高、耗电较大。
  臭氧制备法有电晕放电法、紫外线法、化学法和辐射法等,工程一般采用电晕放电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