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通知

  (3)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紫外线辐照消毒。
  6.1.4 污泥脱水
  1、污泥脱水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脱水过程必须考虑密封和气体处理。
  2、污泥脱水宜采用离心脱水机。离心分离前的污泥调质一般采用有机或无机药剂进行化学调质。
  3、脱水后的污泥应密闭封装、运输。
  6.1.5 污泥的最终处置
  污泥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危险废物分类,属于危险废物的范畴,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进行集中(焚烧)处置。
  6.2 废气处理工艺路线选择
  6.2.1 工艺流程
  1、为防病毒从医院水处理构筑物表面挥发到大气中而造成病毒的二次传播污染,将水处理池加盖板密闭起来,盖板上预留进、出气口,把处于自由扩散状态的气体组织起来。
  2、组织气体进入管道定向流动到能阻截、过滤吸附、辐照或杀死病毒、细菌的设备中,经过有效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3、废气处理可采用臭氧、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紫外线、高压电场、过滤吸附和光催化消毒处理对空气传播类病毒进行有效的灭活。
  6.2.2 设计要点
  1、按局部通风设计原则,针对有害气体散发状况,优先考虑密闭罩。
  2、对于格栅口和污泥的清除处,由于操作需要,可以采取敞口罩。
  3、通风机选用离心式,排气高度15m。
  4、通风机流量和压头需要根据不同处理方法的要求选取,对于使用氧化型消毒剂的情况,通风机和管材应考虑防腐。

第7章 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

  7.1 放射性废水来源
  放射性废水主要来自诊断、治疗过程中患者服用或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所产生的排泄物,分装同位素的容器、杯皿和实验室的清洗水,标记化合物等排放的放射性废水。
  7.2 放射性废水的水质水量和排放标准
  7.2.1 放射性废水浓度范围为3.7×102Bq/L~3.7×105Bq/L。
  7.2.2 废水量为100~200L/床.d。
  7.2.3 医院放射性废水排放执行新制定的《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在放射性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监测其总α<1Bq/L,总β<10Bq/L。
  7.3 放射性废水系统及衰变池设计
  7.3.1 放射性废水应设置单独的收集系统,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试验冲洗废水应分开收集,收集放射性废水的管道应采用耐腐蚀的特种管道,一般为不锈钢管道或塑料管。
  7.3.2 放射性试验冲洗废水可直接排入衰变池,粪便生活污水应经过化粪池或污水处理池净化后再排入衰变池。
  7.3.3 衰变池根据床位和水量设计或选用。
  7.3.4 衰变池按使用的同位素种类和强度设计,衰变池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
  7.3.5 间歇式衰变池采用多格式间歇排放;连续式衰变池,池内设导流墙,推流式排放。衰变池的容积按最长半衰期同位素的10个半衰期计算,或按同位素的衰变公式计算。
  7.3.6 衰变池应防渗防腐。
  7.4 监测和管理
  7.4.1 间歇衰变池在排放前监测;连续式衰变池每月监测一次。
  7.4.2 收集处理放射性污水的化粪池或处理池每半年清掏一次,清掏前应监测其放射性达标方可处置。

第8章 监控设备和仪表

  8.1 医院污水设备
  医院污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
  鉴于医院污水的传染性,为减少运行人员对现场的接触,降低传染机会,在传染病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应采用较高水平的自动化设备控制。
  8.2 在线测量仪表的配置原则
  在线仪表的配置应根据资金限制及工艺需要综合考虑。
  8.2.1 医院污水处理站应在出口处配置在线余氯测定仪和流量计。
  8.2.2 采用液氯消毒,应设置液位控制仪对消毒污水液位和氯溶液液位指示、报警和控制;同时应设置氯气泄漏报警装置。
  8.2.3 流量计宜选用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流量计。
  8.2.4 根据医院规模,400床以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可只设置液位控制仪表,液位控制仪表可采用浮球式、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信号开关;400床以上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除液位控制仪表外,宜加设液位测量仪,液位测量仪可选用超声波式或电容式液位测量仪。
  8.2.5 有条件的采用二级处理工艺的医院亦可设置溶解氧测定仪、PH测定仪等仪表。
  8.3 自动控制内容及方式
  应根据工艺流程、工程规模及管理水平确定自动控制水平,主要自动控制内容如下:
  8.3.1 水位自动控制和消毒剂投加自动控制是自动控制的重要内容。消毒剂的投加量应根据在线余氯测定仪的测定结果自动控制调整。
  8.3.2 电动格栅除污机和好氧曝气自动控制;可根据工艺运行要求,采用定时方式自动启/停。
  应当根据工程规模大小、资金额度及传染性差异来确定不同的监控方式。以下几种不同监控方式,供工程设计时参考选用。
  1、就地控制方式(A):在电控箱及现场按钮箱上控制,不设在线测量仪表,只设水位信号开关,利用水位信号开关自动开/停水泵。
  2、常规集中监控方式(B):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上集中监控,不另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B-1)。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台)(B-2)。
  3、 PLC监控方式(C),分为两种方式。
  (1)在总电控柜内设PLC控制器(C-1),PLC控制器用于工艺设备的自动控制,各种设置在总电控柜上集中控制。
  (2)设独立的集中监控柜(C-2)。
  4、计算机监控方式(D)。采用小型PLC控制器及微型计算机集中监控。该种方式只适用于个别较大型、工艺较复杂、有维护管理条件的工程采用。

表8-1          监控方式的选择



┏━━━━━━━━┯━━━━━━━━━━━━━━━━┯━━━━━━━━━━━┯━━┓
┃  工程规模  │      工艺流程      │    监控方式    │备注┃
┠────────┼────────────────┼───────────┼──┨
┃ 200床位及以下 │物化处理工艺          │监控方式A       │  ┃
┠────────┼────────────────┼───────────┼──┨
┃        │生化处理工艺          │监控方式A或B-1    │  ┃
┠────────┼────────────────┼───────────┼──┨
┃        │有传染病污水          │监控方式B-1      │  ┃
┠────────┼────────────────┼───────────┼──┨
┃ 250~400床位 │物化处理工艺          │监控方式B-2或C-1  │  ┃
┠────────┼────────────────┼───────────┼──┨
┃        │生化处理工艺          │监控方式C-1或C-2  │  ┃
┠────────┼────────────────┼───────────┼──┨
┃ 500~800床位 │物化处理工艺          │监控方式C-2     │  ┃
┠────────┼────────────────┼───────────┼──┨
┃        │生化处理工艺          │监控方式C-2     │  ┃
┠────────┼────────────────┼───────────┼──┨
┃        │有生化处理工艺的传染病医院   │监控方式C-2或D    │  ┃
┗━━━━━━━━┷━━━━━━━━━━━━━━━━┷━━━━━━━━━━━┷━━┛

  8.4  控制室设计要求 
  8.4.1 较大规模工艺较复杂的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宜设独立的集中控制室,或采用与总电控柜房间(配电室)共用。 
  8.4.2 独立的控制室面积一般控制在12~20平方米。若为计算机监控的控制室,面积应在15~20平方米,设防静电地板,室内做适当装修 
  8.4.3 传染病医院的控制室应与处理装置现场分离,减少操作人员与现场的接触。 

第9章 医院污水处理站建设要求

  9.1 处理站的选址、安全间距及防护隔离要求   处理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9.1.1 医院污水处理构筑物的位置宜设在医院建筑物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9.1.2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应设绿化防护带或隔离带。   9.1.3 污水处理站周围应设围墙或封闭设施,其高度不宜小于2.5m。   9.1.4 污水处理站应留有扩建的可能;方便施工、运行和维护。   9.1.5 污水处理站应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便于污水排放和污泥贮运。   9.1.6 传染病医院及含有传染病房的综合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其生产管理建筑物和生活设施宜集中布置,位置和朝向应力求合理,并应与处理构、建筑物严格隔离。   9.2 处理构、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9.2.1 处理构、建筑物及主要设备应分二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   9.2.2 处理构、建筑物应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确保处理效果,安全耐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9.2.3 污水处理构筑物应设排空设施,排出的水应回流处理。   9.2.4 在寒冷地区,处理构筑物应有防冻措施。当采暖时,处理构筑物室内温度可按5℃设计;加药间、检验室和值班室等的室内温度可按15℃设计。   9.2.5 高架处理构筑物应设置适用的栏杆、防滑梯和避雷针等安全措施。   9.2.6 污水处理站排水一般宜采用重力流排放,必要时可设排水泵站。   9.3 处理站的附属设施及相关要求   9.3.1 在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   9.3.2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处理站应设值班、化验用房、控制室及联络电话等设施。   9.3.3 污水处理站内可根据需要,在适当地点设置污泥、废渣及医疗废弃物的堆放场地,但以上垃圾必须采取严格封闭措施。   9.3.4 处理站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9.4 医院污水处理站费用分析   按医院污水处理站采用的处理工艺计算基建费用,依据处理站的能源消耗、药剂消耗、操作工人工资福利费、修理维护费及其他费用计算运行费用。   9.4.1 基建费用   根据医院所在地区、建筑形式、排放去向、规模、工艺流程的不同,参考控制指标,计算医院污水处理各工艺的基建费用。   各种工艺基建费用见表9-1。

表9-1           各种工艺基建费用表


┏━━━━━━━━━━━━━━━━┯━━━━━━━━━━━━━┓
┃                │ 基建费用(元/立方米)  ┃
┠────────────────┼─────────────┨
┃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    │        900-1500 ┃
┠────────────────┼─────────────┨
┃二级生化处理:活性污泥法    │       1200-2000 ┃
┃ 接触氧化法           │       1200-2000 ┃
┃ 曝气生物滤池          │       2000-2500 ┃
┠────────────────┼─────────────┨
┃小型沼气净化池         │       10001500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