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社会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能否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前途的大事。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加强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是:
--加强人口科学研究,坚决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大力改进与完善现有节育技术及方法,做到安全、方便、经济和有效。
--加强气象研究以及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研究,开发救灾技术,并尽快建立自然灾害监测、评价与辅助决策工程系统。利用遥感技术、系统监测技术,及时监测、预报和评价灾情的发展过程,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研制各种控制污染的高效成套技术和装备,要特别重视解决减少燃煤污染的技术问题;发展生态建设工程;开展对温室效应、酸雨及臭氧层机理,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影响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充分利用和发展我国宝贵的传统医药和丰富的药物资源,加强对民族医药学的研究;对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医学要加强研究,自主开发各种优质、高效和副作用小的创新药物;加强医疗器械及设备的研制。
--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与居住条件,要提高城市与村镇建设规划、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水平;研究开发经济、实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提高城乡住宅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提高社会公共设施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
13.高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基础。高新技术研究从一开始就要注意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密切结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力争在微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自动化、新能源、激光和海洋等领域有所突破,使我国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定的地位。
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是:
--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技术。要集中力量加速建设微米和亚微米硅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测试中心,研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相应发展砷化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和光电集成技术。要大力发展通用超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并实现商品化生产。要研究新一代计算机技术,发展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人机界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发柔性制造系统技术、机器人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技术。
--生物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工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途径,将成为当今世界解决食物、健康、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有力手段。要着重研究培养动植物新品种,研制新的生物制品、药品和菌种,开发再生资源的微生物转化及其综合利用。
--新材料技术有可能使某些技术领域产生突破性进展,发生根本的变化。要研究开发复合材料、结构和功能陶瓷材料、非晶体材料、超导材料和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并及时推广应用。
--航空航天技术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科技水平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要继续加强航天动力和推进技术,以及测控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研究开发载人航天技术,保持我国在这个领域里的国际地位。
14.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对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对前沿学科作出总体部署的同时,紧紧围绕农业、能源、交通运输、信息、材料等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领域,及人口、医药卫生、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国家安全等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是:
--加强凝聚态物理、分子生物学、化学、海洋学、生态学和信息科学等前沿基础学科的研究。特别要对高临界温度超导的物理机理有所突破。对物理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要加强研究。加强非线性数学、计算数学和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探讨遗传、分化和发育的基本规律,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加强与生命过程有关的化学研究。围绕新材料的探索,发展高分子、催化、表面和稀土化学;注意分子设计和微观反应动力学等的研究和跟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