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的选择,涉及工程规模、工程效益、水库淹没、移民安置和泥沙淤积等重大问题。国务院于一九八四年曾原则批准正常蓄水位一百五十米的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重庆政府向国务院报告,要求将正常蓄水位提高到一百八十米,以便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港。交通部门也持同样的看法。在重新论证和审查中,根据各方面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分别对正常蓄水位一百五十米、一百六十米、一百七十米、一百八十米,以及“两级开发”和“一级开发、分期蓄水”等六个方案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考虑到三峡工程首先应当满足中下游的防洪要求,万吨级船队能够直达重庆,泥沙淤积问题的处理要有把握,以及库区人民不希望水库在防洪运用时因超蓄而造成临时搬迁等因素,最后确定,采用水库正常蓄水位一百七十五米,大坝坝顶高程一百八十五米和“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比原方案更为合理,防洪库容由原来的七十三亿立方米增加到二百二十一亿五千万立方米,使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增大,是各有关部门、地方和库区人民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初期先按一百五十六米蓄水位运用,有利于移民安置,又可验证泥水淤积对库尾航道、港口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论证,三峡工程坝址选在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工程的拦河大坝全长一千九百八十三米,坝顶高程一百八十五米,最大坝高一百七十五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一百七十五米,水库总库容三百九十三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二百二十一亿五千万立方米;水电站装机二十六台,总装机容量一千七百六十八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八百四十亿千瓦·时。工程静态总投资按一九九O年价格水平计算为五百七十亿元。工程建设需准备三年;主体工程总工期预计十五年,第一批机组在第九年开始发电。
  四、关于三峡工作的技术可行性
  三峡工作的勘测、设计和科学试验工作已进行了近四十年,基本资料丰富,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大坝建在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工程规模虽大,但建筑物都是常规型式,我国有比较丰富的建设经验,有能力完成设计和施工任务。主要机电设备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国内制造。总的讲,工程建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一些同志比较担心茨泥沙淤积、水库诱发地震和库岸稳定问题,经过国内有关专家的深入研究,已基本搞清楚,并有了对策。
  长江的平均含沙量小,但年输沙量仍相当大,又是一条重要的通航河流,因此,泥沙问题应该慎重对待。根据国内许多工程解决泥沙问题的成功经验,并经过大量的模型试验研究表明,三峡水库是一个河道型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方式来运用,即汛期沙多水多,开闸门放水排沙;枯水期水少沙少,关闸门蓄水,这样水库可以长期保持绝大部分有效库容,保证防洪、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发挥。论证中重点研究了泥沙淤积对重庆市的影响,认为采取综合措施后可以满足航运的要求;水库长期运用后,在假定的不利条件下,泥沙淤积将会使洪水位略有抬高,但其达到的水位不致影响重庆主要市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