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公告2004年第101号--三氯乙烯反倾销调查案初裁公告

  调查表明,国内三氯乙烯产业是一个处于成长期的产业,随着三氯乙烯用途的不断开发,国内市场需求呈现出了高速增长趋势,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正常情况下,国内产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并取得较好的利润回报,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应该处于良好的状态。但是,调查期内在来自俄罗斯和日本被调查产品进口迅猛增长和大量低价进口的严重冲击下,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性损害。
  1.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长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迅猛增长,年平均增长幅度高达46.33%。该比例远远高于20.69%的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幅度,更高于国内产业产能、产量和销量的平均增长幅度。国内产业产能、产量和销量的平均增长幅度分别只有7.31%、9.35%和9.60%,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增长速度是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幅度的2.2倍,被调查产品市场份额严重挤占了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使其持续下降。国内产业的市场份额由1999年的37.37%下降到2003年的24.47%,相反,被调查产品的市场份额则由1999年的24.61%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53.85%。这也同时导致国内产业开工率、就业人数等指标的恶化。
  2.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对国内产业造成的影响。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年比1999年下降19.25%;同期国内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下降了2.67%。调查还表明,除1999年外,进口被调查产品的价格都大大低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对国内同类产品削价销售。扣除2003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调查期内国内外三氯乙烯产品价格下降幅度将更大。上述情况表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降是由于进口被调查产品削价销售引起的,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国内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缓慢。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只有8.83%,低于其销量年均9.60%的增长幅度,更低于国内表观消费量20.32%的年均增长幅度。这就必然造成国内产业税前利润和投资收益急剧下降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现金流量净额明显减少,投融资能力日益减弱。同时,国内产业为了维持国内价格的相对稳定,也相应导致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严重萎缩。
  (二)其他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因素分析
  1.其他国家(地区)三氯乙烯的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调查期内,来自俄罗斯、日本进口的三氯乙烯产品占中国总进口量的大部分,1999年至2003年,两国合计向中国出口的三氯乙烯产品占中国三氯乙烯总进口量的比例分别为50.23%、64.68%、75.94%、79.24%、83.24%,逐年增长,而其它国家(地区)三氯乙烯产品向我国的出口比例在逐年降低,对我国同类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小。调查表明,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三氯乙烯在调查期内价格一直较高且处于上升趋势,没有证据表明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不利影响。
  2.国内需求状况
  证据表明,调查期内,国内三氯乙烯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35.75%、9.12%、19.61%和18.28%。调查期内平均增长幅度达到20.32%。由此可知,国内市场对三氯乙烯的强劲需求给国内产业带来的是非常积极的影响,而非不利影响。
  3.国内消费模式的变化
  调查表明,调查期内国内对三氯乙烯的消费及对三氯乙烯下游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因为氯氟烃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生产和应用受到《蒙特利尔公约》的约束。为消除或减少大气层的破坏,三氯乙烯将用于生产氯氟烃的替代品,因此三氯乙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目前国内没有出现其他替代三氯乙烯的产品而影响其市场需求的情况,国内对三氯乙烯的消费模式没有变化。
  4.国内外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状况及技术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