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体现了“职责清晰、层层管理、衔接紧密、覆盖面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北京地铁公司坚持了每年度与各分司签订“年度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建立了双向挂钩的考核制度。我们根据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工不同的工作性质、任务,对各个职务、岗位的职责进行分层量化、逐项界定,分别制定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及“岗位责任制”。各二级单位厂段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安全管理“由谁负责、怎么负责、不负责怎么办”的问题。
同时,北京地铁针对一、环线老线车辆、设备老化造成故障率较高等问题,采取了积极防范措施。一方面不断强化广大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其“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质量问题就是事故”的新观念,积极开展向“漏检漏修和维修不到位宣战”等活动,开展质量项点控制活动,推广精检细修的经验,确保车辆设备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针对车辆设备的老化问题,我们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科技攻关,并加大对车辆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面对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我们分门别类,制定了预防事故“十防一百条措施”和“二十三项重点部位承包责任制”,从上到下,从公司领导、各分公司领导直至班组职工,层层承包,逐级负责,死看死守,严密监控隐患状态,防止事故发生。
公司改制后,及时按照
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与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组织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系统完善和补充,出台了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制、运营安全责任制、交通安全责任制、劳动安全责任制,从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单位、各个岗位细化了相应的安全生产职责范围,同时还完善了公司安全生产监督职责体系,制定出台了干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等,配以安全生产其他相关责任制,如签订了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交通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等,从而细化了安全责任制的内容,并形成了完整健全的安全责任体系。
三、北京地铁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1、建立北京地铁“治、控、救”安全控制体系。
在长期的运营生产实践中,我们以“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地铁安全管理思想为出发点,建立了一套“治、控、救”相结合的安全控制体系,“治”是治理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控”就是加强管理,控制各种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救”就是在发生险情和故障的情况下,以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减少损失,恢复运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着“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开展工作。大力推进安全基础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向违章违纪宣战”、“向漏检漏修和维修不到位宣战”等活动,以及各类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对车辆设备做到精检细修,对影响安全运营的故障加强分析,发挥科技优势,开展专项治理,有效降低故障率,提高了车辆、设备的运行技术水平。在环境方面我们不断加强对施工作业及各类生产活动内、外环境的管理和整治。特别是随着城铁13号线、八通线的开通,针对其新的特点,加强与公安及沿线各区的合作,努力取得媒体支持,密切联系配合,共同创造良好的安全运营环境。
为不断挖掘加强“治、控、救”安全体系控制功能,北京地铁公司坚持一年一度的安全工作会制度,分析安全形势、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安全目标、研究有效对策、完善体系功能;坚持每年二次的暑期和冬季运输工作会制度,对如何顺利完成这两个重要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做出部署;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我们的安全状况和形势,力图准确地把握安全动态;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生产交班会制度,协调解决安全运营生产中每一个实际问题。实现不断发挥“治、控、救”安全体系控制的积极作用。
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规定,营造安全管理制度化氛围。
严格科学的规章制度是我们强化科学管理的前提。经过多年努力,北京地铁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目前已有现行安全管理规章50个,技术管理规章18个;二级公司制作安全文件汇编7册,安全管理规章136个,技术管理规则32个。这些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地铁运营生产安全的各个方面,为确保运营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3年北京地铁在又一次改制后,公司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职工工作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规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劳动用品发放制度、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等八项管理制度方面,结合改制和安全运营管理实际情况又进一步进行编制、修改、补充、完善工作。使地铁干部职工在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特别是针对改制后基层单位的变革情况,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基层单位始终是地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北京地铁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力,适时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目前7个基层单位都系统地对各自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出台了各自的《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在安全管理职责得到落实的同时,形成了各自的管理特色。为今后安全管理的进一步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
同时,北京地铁充分注意到,在随着地铁车辆、设备、管理的不断变化,以及轨道交通的多层次、立体化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对新情况,新特点,要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如:13号线、八通线是北京以地面露天运营为主的线路,与地下运营相比,受雨、雪、雾、风等外界影响较大,行人穿越线路等问题频频发生,我们及时调整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保证了安全运营。
3、科学探讨对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加快安全监管的实效性
严格有效地安全管理离不开强有力的安全监督。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大,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行车设备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我们进行了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1)研究、实践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实现两个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