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心检测、细心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
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我们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在线网运营下,设备设施的维修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体现速度。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设备检测技术和工具,能快速检测设备状态,查找故障点,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质量状态,处理设备故障提供了保证。
在维修管理上,我们采用了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水平。
对设备设施的维修管理,我们采用抓“小事”防微杜渐与集中技术力量攻“大事”的方式,做到精检细修,突出重点。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中,特别抓好车辆、接触网等设备的巡视、检测、紧螺栓、加油、清洁之类等看似简单但却容易引发事故的“小事”,克服麻痹思想,以小防大,杜绝大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集中技术力量攻克重大技术问题,对于运营生产中出现的故障或技术难题,组织跨专业的技术攻关小组进行攻关。从设备设施运行质量角度为确保运营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广州地铁树立相对安全的观念,摒弃不出事故就是安全的错误观点。充分认识到危险伴随着运营生产过程而存在和发展,没有永久的安全,在运营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时,尤其要进行危机管理,在危险与安全对立统一中不断提高运营系统的安全性。
制定安全教育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内容和要求,编制员工通用安全知识和员工安全应知应会,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评定运营生产系统中的各个岗位的安全等级,制定各个等级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分层培训、考核,实行安全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同时根据地铁实际情况编写事故案例汇编《警钟长鸣》,认真吸取国内和世界各地接连发生的多起地铁安全事故的教训,研究广州地铁安全措施,要求员工引以为戒、防微杜渐,提高安全防范的警惕性和敏锐性,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故,防止人为破坏事故。
完善的预案和员工的应急能力是事故苗头和事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经过对韩国大邱地铁特大纵火案的分析,提出事故抢险“5分钟”的概念,即火灾事故发生后,前5分钟是控制事故发展的关键。为提高员工事故发生后前五分钟的抢险、救灾的自救能力,根据广州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和发展,按照九部委《意见》的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先后制定了行车设备、设施故障的应急处理预案、特殊气象条件应急预案和车站防火、防爆、防毒、列车火灾处理等应急预案。
我们在完善各种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公司演练计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进行各层级的、切实有效的各种演练,不断提高各级员工对各种预案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应急应变的能力。我们将演练方法和方式分为桌面演练、实操演练、突发演练三种。其中,突发演练就是采取在被考验者完全不知道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前提下,组织者突发性地虚拟设备故障或虚拟“事故”,以检验被考验员工的应急应变能力。通过这种演练,以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具备快速处理各类事故能力,如列车起复救援;接触网断线抢修;道岔、线路更换、抢修;控制中心紧急疏散情况下的运营;通信信号中断情况下的运营等。
为了建立和完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积极建立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我们主动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提高地铁抗风险能力,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广州地铁积极参与和协助市安委办、市建委、市交委制定《广州市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广州市地下铁道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广州地铁应急公交接驳预案》,完善了事故抢险领导机构,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健全了紧急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了单位间的协作与配合,提高了协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延伸“全员安全管理”的外延,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我司在进一步加强地铁员工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延伸“全员安全管理”的外延,通过积极推进地铁安全文化的建设,致力于建造包括地铁员工和广大乘客在内的“安全型社会”。
进行全员安全管理,我们不限于地铁内部员工,而是把与地铁运营直接发生关系的人员都包括在全员的范围之内。
首先,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对全体地铁员工持续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提高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家庭”。对地铁的员工家属进行运营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组成义务安全员与辅助安全员队伍,使地铁运营安全深入员工家庭。
再次,培养“安全型地铁虚拟组织”。定期与地铁车站内公安、保洁人员、商铺银行营业人员等召开安全联席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地铁安全演练,使他们的安全理念与地铁保持一致,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地铁员工同步提高;对外单位的施工负责人进行地铁施工管理规章和安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与地铁车站周边的社区进行联合,共同维护地铁运营安全。
最后,培养“安全型地铁乘客”。定期开展“地铁安全咨询日”和“地铁开放日”等活动,向市民派发地铁安全知识小册子,充分发挥地铁车站和列车等宣传阵地,会同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地铁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