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1.4 呼叫接通率
呼叫接通率≥95%。
呼叫接通率指呼叫接通次数与呼叫总次数之比(不考虑被叫终端未开机)。
3.3.2.1.5 网络可用性
网络可用性≥99.99%。
网络可用性指端到端全网能提供无故障服务的时间与全部运行时间之比。
3.3.2.2 DDN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3.3.2.2.1 端到端数据传输比特差错性能
(1)国际电路连接
国际电路连接指用户网络接口(UNI)和DDN国际节点的国际电路接口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通路。
差错性能应符合M.2100建议《国际PDH通道、段和传输系统的投入业务和维护性能限值》和M.2101建议《国际SDH通道、复用段投入业务和维护性能限值》的指标要求。
(2)国内电路连接
国内电路连接指在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用户数据传输通路。
差错性能应符合YD/T748-95《PDH数字通道差错性能的维护限值》和YDN026-1997《SDH传输网技术要求—SDH数字通道和复用段的投入业务和维护性能限值》的指标要求。
3.3.2.2.2 国内端到端数据传输时间
(1)64kbit/s专用电路,端到端数据传输时间≤40毫秒;
(2)2Mbit/s专用电路,端到端数据传输时间≤(0.5N+0.005G)毫秒,其中N是电路含交换机和交叉连接设备的数量,G是电路长度(km)。
(3)若在上述(1)和(2)中每加入一跳卫星电路,需在上列值中另增加传输时间300毫秒。
端到端DDN数据传输时间是国内端到端单方向的数据传输时间。
3.3.2.2.3 网络可用性
网络可用性≥99.99%。
网络的可用性指端到端全网能提供无故障服务的时间与全部运行时间之比。
3.3.2.3 帧中继数据传送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3.3.2.3.1 帧传输时延(FTD)
帧传输时延(FTD)<400毫秒。
帧传输时延指用户终端之间通过帧中继网传送信息所需时间。
帧传输时延计算公式:FTD=t2-t1
式中:t1为帧地址字段的第1比特从用户终端进入网络的时间;
t2为帧的尾标的最后一个比特从网络进入用户终端的时间。
3.3.2.3.2 帧丢失率(FLR)
帧丢失率(FLR)<3X10-5。
帧丢失率是指丢失的用户信息帧占所有发送帧的比率。
帧丢失率计算公式:
FLR=
式中:FL为丢失的用户信息帧总数;
FS为成功传送的帧总数;
FE为残余错误帧总数。
按照用户信息传送速率是否超过约定的信息速率(CIR),帧丢失率分为超过的帧丢失率(FLRE)和约定的帧丢失率(FLRC)两种。
3.3.2.3.3 网络可用性
网络的可用性≥99.99%。
网络的可用性指端到端全网能提供无故障服务的时间与全部运行时间之比。
附录4:
电信服务规范——国内IP电话业务
4.1 国内IP电话业务的服务质量指标
4.1.1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用户说明本企业IP电话业务的通达地区及城市。当IP业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电信业务经营者协作提供时,任一电信业务经营者在进行业务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应就该项服务的整体收费构成、本业务经营者具体收费情况和服务义务向用户进行说明。
4.1.2 主叫号码方式的IP电话入网开通时限
平均值≤24小时,最长为48小时。
主叫号码方式的IP电话入网开通时限指用户办理入网手续,归属电信业务经营者收到有关费用时起,至IP电话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4.1.3 主叫号码方式的IP电话复话时限
平均值≤24小时,最长为48小时。
主叫号码方式的IP电话复话时限指停止IP电话服务的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并交纳有关费用时起,至IP电话恢复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4.1.4 记账卡式IP电话业务在输入卡号和密码后应能按售卡时运营商承诺的条件正常使用,否则应给予更换。
4.1.5 记账卡式IP电话业务应至少提供中文和英文两种语种提示、余额查询和尾款转移等功能。
4.1.6 IP电话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
平均值≤12小时,最长为24小时。
IP电话通信设备障碍修复时限指自用户提出障碍申告时起,至障碍排除或采取其他方式恢复用户正常通信所需要的时间。IP电话通信设备障碍是由经营者本企业原因,而非IP电话终端原因造成的设备障碍。
4.1.7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根据用户的需要,免费向主叫号码方式的IP电话用户提供IP电话的话费详细清单(可不包括市话费清单)查询,IP电话原始话费数据保留期限至少为5个月。
4.2 国内IP电话业务的通信质量指标
4.2.1 拨号后时延
固定拨打固定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7秒,最大值为11秒;
固定拨打移动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11秒,最大值为21秒;
移动拨打固定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11秒,最大值为15秒;
移动拨打移动的拨号后时延平均值≤15秒,最大值为24秒。
对于一次拨号系统,拨号后时延是指:用户拨完电话号码最后一位起,至接收到回铃音或录音通知等信号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对于二次拨号系统,拨号后时延是指:自用户输入IP电话接入码最后一位至听到提示音的时间间隔,加上自用户输入卡号密码最后一位至听到提示音的时间间隔,再加上自用户输入电话号码最后一位至听到回铃音的时间间隔。
4.2.2 语音传输时延
语音传输时延平均值≤400毫秒。
语音传输时延指当呼叫通路建立后,语音信号从发端传送到收端的时间间隔。
4.2.3 时延变化
时延变化平均值≤80毫秒。
时延变化指语音信号经过网关处理后形成的IP包,经过IP网络传输到达对方网关,在一段测量时间间隔内,IP包最大传输时延与IP包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