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费用效果
5.1 单位效果(效能)的费用
5.2 单位费用的效果(效能)
6.环境与生态
6.1 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空气环境容量)
6.2 环境控制指标及实际达标情况 (空气质量标准、水质标准、噪声控制标准、振动控制标准、固体废弃物指标、辐射污染标准、光污染标准,项目实施过程中及项目完工后以上指标的实际值)
6.3 生态指标(物种数量、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土壤改良等指标项目前及项目后的实际值)
6.4 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
6.5 环境影响货币化
6.6 环境治理与保护投资
7.卫生与健康
7.1 卫生指标(发病率、治愈率、传染病感染率、医疗废弃物处理、危险及有毒化学物标准)
7.2 卫生环境指标的货币化
7.3 健康指标(死亡率、平均寿命、增加的寿命年限、病残调整寿命年限、质量调整的寿命年限)
7.4 卫生与健康投资
8.安全生产
8.1 安全生产指标(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标准、易燃易爆物体存放标准、防尘标准、防噪标准、万吨产量死亡率)
8.2 消防指标
8.3 安全生产投资
9.社会环境
9.1 利益相关群体(受益群体及数量、受损群体及数量、对项目有决定性影响的群体)
9.2 社会性别与平等发展机会
9.3 少数民族平等或优先发展机会
9.4 移民和拆迁(移民人口数量、安置计划、安置率、生计水平、发展机会)
9.5 项目区贫困人口数量
9.6 最低生活保障线
9.7 移民社区环境改变
9.8 项目移民总投资、移民人均投资
10.假设与风险
10.1 假设(因素识别、发生的概率、假设条件的下限)
10.2 风险(因素识别、发生的概率、造成不利影响的程度、可容忍风险因素的上限)
11.组织管理
11.1 前期程序与手续(相关程序)
11.2 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
11.3 工程合同管理
11.4 施工组织与管理
11.5 采购(招标程序,招标公开度、公平性、合同签订与履行)
11.6 支付(支付制度、支付计划、实际执行)
11.7 机构(组织评价、机制评价、管理制度)
11.8 项目管理程序
11.9 主要领导人员素质及成就评价
11.10 领导集体能力评价
12.监督
12.1 项目内部监督机构与机制
12.2 项目外部监督机构与机制
12.3 企业内部监督机构与机制
12.4 企业外部监督机构与机制
12.5 利益相关群体监督机制(目标群体)
12.6 法律允许的其它监督(审计、稽查、听证)
13.项目周期管理信息系统
13.1 工程技术信息
13.2 经济信息
13.3 环境生态信息
13.4 社会发展信息
13.5 风险信息
13.6 管理信息
13.7 监督信息
以上所有信息的记录、保存、加工处理、检索、报告、网络传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