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二(由里向外核算法,产量在30万吨/年以上矿井使用)
1.生产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它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现有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Q矿≥(∑Q采+∑Q掘+∑Q硐+∑Q备+∑Q其它)×K矿通 (立方米/min)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立方米/min;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立方米/min;
∑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立方米/min;
∑Q备--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立方米/min;
∑Q其它--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它巷道需风量的总和,立方米/min;
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抽出式K矿通取1.15~1.2,压入式K矿通取1.25~1.3)。
(1)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
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
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或瓦斯涌出量(用瓦斯涌出量计算,采用高瓦斯计算公式)确定需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立方米/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立方米/min。
Q基本--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工作面有效断面70%×适宜风速(不小于1m/s);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2);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3);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4)。
表2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
┃ 采 高 │ <2.0 │ 2.0~2.5 │ 2.5~5.0及放顶煤面 ┃
┠────────────┼───────┼─────────┼────────────┨
┃ 系数(K采高) │ 1.0 │ 1.1 │ 1.5 ┃
┗━━━━━━━━━━━━┷━━━━━━━┷━━━━━━━━━┷━━━━━━━━━━━━┛
表3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
┃ 回采工作面长度(m) │ 80~150 │ 150~200 │ >200 ┃
┠──────────────┼──────┼─────────────┼───────┨
┃ 长度调整系数(K长) │ 1.0 │ 1.0~1.3 │ 1.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