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扩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


  3)进行了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并且能够为现场审核提供充分的运行证据。

  4) 体系文件符合要求。

  2.2 申请程序

  鉴定机构应首先向省级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然后填写《认证申请表》(见附表2),在认证前20个工作日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

  2.3 申请提交的信息资料:

  1)有效的《职业技能鉴定许可证》。

  2)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

  3)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书面情况报告。

  4)体系试运行期间鉴定实施情况的一般信息。

  2.4 受理申请

  认证机构接到申请后,依据2.1条的要求以及2.3条规定的相关信息资料,对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体系文件审查结果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且在15个工作日内以《认证申请受理通知书》(见附表3)一式两份的方式回复。同意受理的,说明审核时间和准备工作要求;不同意受理的,说明不受理的理由。

3 认证前的准备

  3.1 认证机构同意受理认证申请后,应指定审核组长和成立审核组。审核组的规模与鉴定机构的级别及质量活动的复杂程度有关。一般由2-4名审核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名熟悉职业技能鉴定业务的审核员。

  3.2 认证机构在现场审核前应将审核组成员名单送交申请认证的鉴定机构确认。如该鉴定机构认为审核组成员与本机构有利益冲突,可提出更换审核组成员的要求。认证机构应对此进行核查,并做出是否更换的决定。

  3.3 审核员(含审核组长)应满足本工作流程第12条的要求,并履行相应职责。

  审核组长职责:

  1)对审核工作进行策划,包括制定审核计划、分配审核任务。

  2)组织和指导审核员开展审核工作。

  3)主持首/末次会议,组织审核组内部沟通。

  4)控制和协调审核活动,适时地与受审核鉴定机构或认证机构沟通。

  5)组织审核组评审审核发现、得出审核结论,编制审核报告。

  6)履行和完成审核员的职责和任务。

  审核员职责:

  1)根据承担的审核任务,做好审核前的准备。

  2)独立完成所承担的审核任务,包括沟通及参加首/末次会议、收集审核证据、报告审核发现等。

  3)参与审核发现的评审和审核结论的准备。

  4)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5)完成首/末次会议人员签到工作。

  3.4 受审核鉴定机构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下简称体系文件)及记录按过程或质量活动顺序进行准备,包括提供必要的现场审核的工作条件等。

4 体系文件审查

  4.1 现场审核之前,审核组长应审查受审核鉴定机构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组织结构、质量职责等),了解其质量保证能力是否满足《标准》要求,以便策划现场审核。

  4.2 体系文件审查结论为"达标"的,审核组长应形成书面的《体系文件审查报告》(见附表4),记录审查中的问题,并提交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确认后,在现场审核前10天通知受审核鉴定机构,同时要求其在现场审核之前对体系文件进行纠正。

  4.3 体系文件审查结论为"未达标"的,审核组长也应形成书面的《体系文件审查报告》,并提交认证机构。认证机构确认后,将未达标结论通知受审核鉴定机构,并通知审核组停止现场审核准备。

5 现场审核准备

  5.1 审核组长参照第11条确定现场审核时间,利用体系文件审查中获得的信息确定审核方案,并编制《现场审核计划》(见附表5)一式两份,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分工和日程安排。《现场审核计划》经认证机构负责人批准后,于审核前7天通知受审核鉴定机构。

  5.2 实施现场审核活动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审核组进行内部沟通,内容包括:

  1)审核组长向审核员介绍受审核鉴定机构概况,说明注意事项。

  2)由熟悉受审核鉴定机构的审核员介绍鉴定机构服务过程的特点及控制要点,对其他审核员进行适当的专业知识培训。

  3)审核组长说明审核计划,对审核员进行分工。

  5.3 审核员应根据所承担的审核工作,了解和熟悉受审核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对现场审核进行策划并编制《检查、记录表》(见附表6),并经审核组长批准。

6 现场审核

  6.1 现场审核是在受审核鉴定机构现场实施的审核活动。包括召开首次会议、现场收集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做出审核结论、沟通(审核组内部沟通、审核组与受审核鉴定机构以及与认证机构沟通)、召开末次会议。审核组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收集客观证据,以评定受审核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体系文件的规定是否一致,证实其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的程度,并做出审核结论。现场审核流程如下:

  1)召开首次会议。会议按规定议程(见附表7)进行,参加会议的人员为:审核组全部成员和受审核鉴定机构管理层人员。审核组长主持并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其分工以及现场审核活动的相关事宜,受审核鉴定机构介绍管理层成员及其职务,并且在《会议签到表》(见附表8)上签到。

  2)实施现场审核。首次会议以后,审核员按《检查、记录表》查阅、收集、验证与审核准则有关的、能够证实的记录、客观事实、陈述等信息作为审核证据并进行记录(包括能够证实受审核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信息和涉及到未达标事实的信息)。

  3)审核情况交流。每天现场审核活动结束后,审核组长主持对当天的审核情况进行内部沟通,评价收集的审核证据。当全部审核活动完成以后,审核员对审核证据进行全面的汇总、比较和分析,以确定审核发现。

  4) 对体系有效性评价。审核组在汇总、分析所有审核发现的基础上,对受审核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做出评价。包括:

  a)体系文件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以及删减的合理性;

  b)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其有效程度;

  c)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是否建立。

  5) 形成审核结论。根据评价的结果做出"推荐通过认证"、"有条件推荐通过认证"或"不推荐通过认证"三种审核结论(见附件9)。

  6)通报审核结论。审核组在未正式公布审核结论之前,应与受审核鉴定机构领导层进行沟通,通报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以澄清疑问,解决分歧,并商定完成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时限。如果受审核鉴定机构对审核结论有不同意见,且不能与审核组达成共识,审核组应当记录所有的意见。

  6.2 召开末次会议(参加人员与首次会议同)。由审核组长总结审核情况,宣读《未达标报告》(见附表10)和《审核报告》(见附表11),提出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的要求以及其他说明,并给予受审核鉴定机构对审核结果和说明提出质疑的机会。

7 审核报告

  7.1 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或组长授权审核员)编制《审核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成员、日期与地点、审核发现、审核结论、潜在问题以及改进方向。必要时还可包括审核计划、受审核鉴定机构代表名单、审核过程综述、跟踪活动的安排、审核组与受审核鉴定机构之间未解决的分歧意见等。

  7.2 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包括限期整改并要再次验证的),审核组长向认证机构提交《审核报告》以及相关审核记录,包括《体系文件审查报告》、《现场审核计划》、《检查、记录表》、《未达标报告》复印件等。

  7.3 除非有法律要求或得到受审核鉴定机构批准,审核员不得向任何他方泄漏与审核有关的信息,包括《审核报告》中的内容或审核中获得的商业、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8 跟踪实施



  受审核鉴定机构针对《未达标报告》所列的内容,实施防止未达标项再次发生的纠正措施后,向审核组长(或认证机构)报告实施情况,审核组长(或认证机构)对上述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并做出判断和记录,填写《纠正措施验证报告》(见附表12)。一般三个月内关闭整个审核过程。

9 审批颁证



  认证机构对《审核报告》和相关资料进行评审后,对审核结论的公正性、客观性进行评定,并做出审定结论。认证机构负责人根据审定结论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批准后,做出准予注册颁证的决定,并由认证机构将审批结论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受审核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主管部门,在30个工作日内颁发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下简称认证证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