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普通高等学校设立预科教育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一定的办学规模,具备教学所需的校舍、设备、图书资料;
(二)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三)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接受预科毕业生的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应与承担培养民族预科班的学校建立联系,对预科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配合做好预科学生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 招生录取
第十六条 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的招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十七条 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为国家指令性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重点招收边远农村、高寒地区、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也可适量招收散杂居的少数民族考生。
第十八条 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根据民族地区的需要,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下达。
第十九条 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按照国家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规定适当降分提档、择优录取。具体降分幅度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民族预科班招生时,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确定专业。
预科生结业时,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由招生学校提供专业计划。本、专科(高职)招生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个人的志愿确定专业。
第二十一条 招生学校录取民族预科班学生、民族班学生后,应当将录取通知书直接送达考生本人。考生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及要求办理报到和户口迁移、移送档案等手续。
第四章 学制与教学管理
第二十二条 民族预科班学制,除特殊规定外,一般为一年。
民族预科教育可进行学分制试点。
第二十三条 民族预科班教学任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