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有多个学术梯队应分别填写。
2.固定人员包括统计期内曾在本实验室工作过的固定人员。
3 .流动人员指在本实验室作研究的该实验室以外人员。
4.客座人员指外单位在本实验室做研究的中级职称以上或硕士学位以上人员 。
5.梯队主要成员只需列出前10名。
9.实验室主要条件情况表
固定资产总值: (万元) 固定资金总值:(万元)
设备总数: 设备总值: 总建筑面积:
(台件) (万元) (平方米)
其中:
┏━━━━━━━━━━━━━━━━━━━━━━━━━━━━━━━━━━━━━━━━━━━━━━┓
┃(1)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包括自制设备) 台(套),金额: 万元 ┃
┃ ┃
┃ ┃
┃(2)其它可表明优势的仪器设备(包括自制设备) 台(套),金额: 万元 ┃
┗━━━━━━━━━━━━━━━━━━━━━━━━━━━━━━━━━━━━━━━━━━━━━━┛
10.实验室意见和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
┃ ┃
┃ 申请认定实验室意见: ┃
┃ ┃
┃ ┃
┃ ┃
┃ ┃
┃ ┃
┃ 实验室主任(签名): ┃
┃ ┃
┃ ┃
┃ ┃
┃ 年 月 日 ┃
┠─────────────────────────────────────────────┨
┃ ┃
┃依托单位审核意见: ┃
┃ ┃
┃ ┃
┃ ┃
┃ 负责人(签名): ┃
┃ 单位(盖章) ┃
┃ ┃
┃ 年 月 日 ┃
┃ ┃
┃ ┃
┠─────────────────────────────────────────────┨
┃ ┃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
┃ ┃
┃ ┃
┃ ┃
┃ ┃
┃ ┃
┃负责人(签名): ┃
┃ 单位(盖章) ┃
┃ ┃
┃ 年 月 日 ┃
┃ ┃
┗━━━━━━━━━━━━━━━━━━━━━━━━━━━━━━━━━━━━━━━━━━━━━┛
附件二
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指标测评表
认 定 总 分:
实 验 室 名 称:
实验室负责人:
依 托 单 位:
交通部科技教育司
二○○五年
说明
1、测评表用于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供实验室申请认定自评、专家认定评审时使用。
2、实验室依托单位应提供本测评表所述内容可供核实的原始材料或复印件,并按测评表的编号分类,以备 核查。
3、指标中的得分(X)的计算项Y/Z的最大值为1,计算得分(X)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计分参照值Z由 专家组确定。
4、评分说明栏需填写得分或扣分的主要原因。
5、依托单位提供的核实材料如有不实之处,认定评审专家组将酌情扣分,并记录在评分说明栏;若有弄虚 作假者,取消本次认定资格。
6、测评表的数据统计时间为申请认定开始时的前五年,具体时间以认定通知文件为准。
7、认定指标评分日期以专家评审组现场认定日期为准。
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指标测评表
┏━━━━━━━━━━━━━━━┯━━━━━━━━━━━━━━━━━┯━━━━━━━━━━━━━━━━━━━━━┯━━━━━━━━━━━━━━━━━┓
┃ 一级指标(权重) │ 二级指标(分值) │ 三级指标(分值) │ 备注 ┃
┠───────────────┼─────────────────┼─────────────────────┼─────────────────┨
┃研究水平与贡献(40%) │1.1 研究水平及成果(60分) │1.1.1 研究方向及成果水平(30分) │根据发展及研究方向和代表性成果 ┃
┠───────────────┼─────────────────┼─────────────────────┼─────────────────┨
┃ │ │1.1.2 专利、论文及著作(15分) │ ┃
┠───────────────┼─────────────────┼─────────────────────┼─────────────────┨
┃ │ │1.1.3 研究成果应用(8分) │ ┃
┠───────────────┼─────────────────┼─────────────────────┼─────────────────┨
┃ │ │1.1.4 获奖情况(7分) │ ┃
┠───────────────┼─────────────────┼─────────────────────┼─────────────────┨
┃ │1.2 承担科研任务能力(40分) │1.2.1 科研任务(25分) │ ┃
┠───────────────┼─────────────────┼─────────────────────┼─────────────────┨
┃ │ │1.2.2 科研经费(15分) │ ┃
┠───────────────┼─────────────────┼─────────────────────┼─────────────────┨
┃ │ │ │ ┃
┠───────────────┼─────────────────┼─────────────────────┼─────────────────┨
┃实验条件建设(20%) │2.1 配套设施建设(70分) │2.1.1 建设经费投入(30分) │ ┃
┠───────────────┼─────────────────┼─────────────────────┼─────────────────┨
┃ │ │2.1.2 配套设施完备性(20) │鼓励自行研制设备 ┃
┠───────────────┼─────────────────┼─────────────────────┼─────────────────┨
┃ │ │2.1.3 仪器设备先进性(10) │ ┃
┠───────────────┼─────────────────┼─────────────────────┼─────────────────┨
┃ │ │2.1.4 仪器设备完好率(10) │ ┃
┠───────────────┼─────────────────┼─────────────────────┼─────────────────┨
┃ │2.2 运行经费及后勤保障(30分) │2.2.1运行经费(20分) │ ┃
┠───────────────┼─────────────────┼─────────────────────┼─────────────────┨
┃ │ │2.2.2后勤保障(10分) │ ┃
┠───────────────┼─────────────────┼─────────────────────┼─────────────────┨
┃ │ │ │ ┃
┠───────────────┼─────────────────┼─────────────────────┼─────────────────┨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20%) │3.1 队伍建设(60) │3.1.1 学术带头人(30分) │ ┃
┠───────────────┼─────────────────┼─────────────────────┼─────────────────┨
┃ │ │3.1.2 学术梯队(30分) │ ┃
┠───────────────┼─────────────────┼─────────────────────┼─────────────────┨
┃ │3.2 人才培养(40) │3.2.1 人才培养(40分) │ ┃
┠───────────────┼─────────────────┼─────────────────────┼─────────────────┨
┃ │ │ │ ┃
┠───────────────┼─────────────────┼─────────────────────┼─────────────────┨
┃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20%) │4.1 开放交流(60分) │4.1.1 学术交流(30分) │ ┃
┠───────────────┼─────────────────┼─────────────────────┼─────────────────┨
┃ │ │4.1.2 人员交流(20分) │ ┃
┠───────────────┼─────────────────┼─────────────────────┼─────────────────┨
┃ │ │4.1.3 课题开放(10分) │ ┃
┠───────────────┼─────────────────┼─────────────────────┼─────────────────┨
┃ │4.2 运行管理(40分) │4.2.1 质量体系建设与运行(20分) │ ┃
┠───────────────┼─────────────────┼─────────────────────┼─────────────────┨
┃ │ │4.2.2 学术委员会(5分) │ ┃
┠───────────────┼─────────────────┼─────────────────────┼─────────────────┨
┃ │ │4.2.3 实验室环境与安全(15分) │ ┃
┠───────────────┼─────────────────┼─────────────────────┼─────────────────┨
┃ │ │ │ ┃
┗━━━━━━━━━━━━━━━┷━━━━━━━━━━━━━━━━━┷━━━━━━━━━━━━━━━━━━━━━┷━━━━━━━━━━━━━━━━━┛
实验室名称:
1.1.1 研究方向及成果水平(30分)
绝对分(Y): 得分(X): 等级:
┏━━┯━━━━━━━━━━━━━━━━━━━━━━━━━━━━━━━━━━━━━━━━┯━━━━━━━━━━━┯━━━━━┯━━━━━━━━━━┓
┃序号│ 认定依据 │ 分值 │ 得分 │ 备查资料袋编号 ┃
┠──┼────────────────────────────────────────┼───────────┼─────┼──────────┨
┃ 1 │所开展的课题与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相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先│ 2530 │ │ ┃
┃ │进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交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 │ │ ┃
┠──┼────────────────────────────────────────┼───────────┼─────┼──────────┨
┃ 2 │所开展的课题与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相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达│ 1724 │ │ ┃
┃ │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解决了交通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 │ │ ┃
┠──┼────────────────────────────────────────┼───────────┼─────┼──────────┨
┃ 3 │所开展的课题与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科技发展方向基本相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实用 │ 016 │ │ ┃
┃ │性,解决了建设中的技术问题 │ │ │ ┃
┠──┼────────────────────────────────────────┴───────────┴─────┴──────────┨
┃ 评 │1.研究方向的相符性指研究方向是否属于该专业、该学科的主要方向或关键技术、关键工艺、重要新型材料的研究,是否符合交通运输生产、工程建设发展的┃
┃ 分 │战略需要,是否符合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认定指南所涉及的研究方向和研发重点,或是否能解决交通行业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且课题内容是否符合主要┃
┃ 要 │研究发展方向,重点是否突出,目标是否明确。创新性指选题、立意、研究方法是否有创新思想或新颖独到之处,重点是研究成果在科学技术上有无新的突破┃
┃ 求 │或发展。先进性指研究成果同国际、国内同类科学技术相比所处的地位。实用性指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推广应用前景等; ┃
┠──┼─────────────────────────────────────────────────────────────────────┨
┃ │2.实验室应准备好所开展课题与国民经济和行业科技发展方向相符并具有重要意义的证明材料,择优提供不多于5项代表性研究成果(5年内的)及能证明所取┃
┃ │得的成果水平的证明材料,如鉴定、评审证书、同行评价等,以备抽查。 ┃
┠──┼─────────────────────────────────────────────────────────────────────┨
┃ │3.认定组采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并做好记录;记分可采用专家组成员分别打分,求平均值的方式,或按分别了┃
┃ │解的情况集体讨论的方式给出最后得分; ┃
┠──┼─────────────────────────────────────────────────────────────────────┨
┃ │4.得分X≥25分为A级,25分>X≥17分为B级,<17分为C级。 ┃
┠──┼─────────────────────────────────────────────────────────────────────┨
┃ 评 │ ┃
┃ 分 │ ┃
┃ 说 │ ┃
┃ 明 │ ┃
┠──┼──┬─────────────────────────────────────┬───────────┬─────┬──────────┨
┃ │ │ │ │ │ ┃
┠──┼──┼─────────────────────────────────────┼───────────┼─────┼──────────┨
┃ │ │ │ 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
┗━━┷━━┷━━━━━━━━━━━━━━━━━━━━━━━━━━━━━━━━━━━━━┷━━━━━━━━━━━┷━━━━━┷━━━━━━━━━━┛
实验室名称:
1.1.2 专利、论文及著作(15分)
绝对分(Y): 得分(X): 等级:
┏━━━━━━━━━━━┯━━━┯━━━━┯━━━━━━━━━━━━━┯━━━━━┯━━━━━━━━┯━━━━━┯━━━━━┯━━━━━┯━━━━┓
┃ 类 型 │ 数量 │标准 │ 承担数量Ji及权值K │实验室人数│ 论著的绝对分值 │ 合 计 │ 计 分 │得 分 │ 备 查 ┃
┃ │ │ │ │ R │Yi=∑(Ji*E*Ki │ Y=∑Yi │参照值 Z1 │X=(Y/Z1 │资料袋编┃
┃ │ │ 分值 │ │ │)/R │ │ │)×15 │号 ┃
┃ │ │ E │ │ │ │ │ │ │ ┃
┠───────────┼───┼────┼───┬────┬────┼─────┼────────┼─────┼─────┼─────┼────┨
┃ │ │ │K1=1 │K2=0.75│ K3=0.5│ │ │ │ │ │ ┃
┠───────────┼───┼────┼───┼────┼────┼─────┼────────┼─────┼─────┼─────┼────┨
┃发明专利 │ │每项100 │ │ │ │ │ │ │ 由评审 │ 由评审 │ ┃
┃ │ │ │ │ │ │ │ │ │ 专家填写 │ 专家填写 │ ┃
┠───────────┼───┼────┼───┼────┼────┼─────┼────────┼─────┼─────┼─────┼────┨
┃实用新型专利 │ │每项60 │ │ │ │ │ │ │ │ │ ┃
┠───────────┼───┼────┼───┼────┼────┼─────┼────────┼─────┼─────┼─────┼────┨
┃外观设计专利 │ │每项40 │ │ │ │ │ │ │ │ │ ┃
┠───────────┼───┼────┼───┼────┼────┼─────┼────────┼─────┼─────┼─────┼────┨
┃三大检索系统(SCI. │ │每篇60 │ │ │ │ │ │ │ │ │ ┃
┃EI.ISTP)收录 │ │ │ │ │ │ │ │ │ │ │ ┃
┠───────────┼───┼────┼───┼────┼────┼─────┼────────┼─────┼─────┼─────┼────┨
┃国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 │ │每篇50 │ │ │ │ │ │ │ │ │ ┃
┠───────────┼───┼────┼───┼────┼────┼─────┼────────┼─────┼─────┼─────┼────┨
┃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 │每篇40 │ │ │ │ │ │ │ │ │ ┃
┠───────────┼───┼────┼───┼────┼────┼─────┼────────┼─────┼─────┼─────┼────┨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 │每篇20 │ │ │ │ │ │ │ │ │ ┃
┠───────────┼───┼────┼───┼────┼────┼─────┼────────┼─────┼─────┼─────┼────┨
┃国内学术会议报告和学术│ │每篇5 │ │ │ │ │ │ │ │ │ ┃
┃期刊发表论文 │ │ │ │ │ │ │ │ │ │ │ ┃
┠───────────┼───┼────┼───┼────┼────┼─────┼────────┼─────┼─────┼─────┼────┨
┃外文版著作 │ │每篇60 │ │ │ │ │ │ │ │ │ ┃
┠───────────┼───┼────┼───┼────┼────┼─────┼────────┼─────┼─────┼─────┼────┨
┃中文版著作 │ │每篇50 │ │ │ │ │ │ │ │ │ ┃
┠──┬────────┴───┴────┴───┴────┴────┴─────┴────────┴─────┴─────┴─────┴────┨
┃评 │1只统计在统计期内的专利和公开发表的论文或正式出版的著作,实验室人数R只计算现在和曾在实验室工作的固定人员(后同); ┃
┃ 分 │ ┃
┃ 要│ ┃
┃ 求│ ┃
┠──┼─────────────────────────────────────────────────────────────────────┨
┃ │2.若获专利奖,计分为相应专利标准分值的2倍;论文及著作仅以第一作者计,且不重复计分; ┃
┠──┼─────────────────────────────────────────────────────────────────────┨
┃ │3.权值栏中:K1表示完全由实验室完成、以实验室为主完成;K2表示实验室为合作者之一;K3表示实验室为一般参加者(后同); ┃
┠──┼─────────────────────────────────────────────────────────────────────┨
┃ │4.得分X≥9.6分为A级,9.6分>X≥7.2分为B级,X<7.2分为C级; ┃
┠──┼─────────────────────────────────────────────────────────────────────┨
┃ │5.备查附表:附表1,附表3,附表4,专利和论著发表证明材料,特邀报告应有特邀函作为支撑材料。 ┃
┠──┼─────────────────────────────────────────────────────────────────────┨
┃评分│ ┃
┃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家签字:│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