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意见》,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特别是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关键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基层特别是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去服务、建设。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这是大学生成长进步、建功立业的内在要求。人才队伍从广义上讲,包括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随着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学生将成为这三支人才队伍的主体。加快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要靠学校教育,更要靠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基层是高校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的最好课堂,也是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人的一生真正能够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的时间有限。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困难的地方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工作和锻炼,是大有可为的,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本领,在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这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希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
二、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