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靠市场。近年来,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中央确定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针。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继续坚持。这次下发的《意见》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的要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基层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信息渠道不通畅,用人单位的用人信息不能及时发布,高校毕业生还不能及时了解用人信息;政策体制不配套,户籍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企业和单位难以从市场上招聘到高校毕业生;用人行为不规范,有的企业和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依法缴纳保险费用,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缺乏必要的保障,等等。这些都影响了市场作用的发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意见》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和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解决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种限制和障碍,使市场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当前,要从实现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联网贯通、信息资源共享入手,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就业市场,逐步把各类就业市场融为一体,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引导他们积极通过市场实现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三、加大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
基层特别是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在工作环境、物质待遇等方面与中心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人才竞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如果单纯靠市场的作用,高校毕业生还难于到这些地区就业,已经去了的也可能流失。因此,做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必须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力度。这次出台的《意见》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政策力度是比较大的,通俗地说,就是含金量比较高。比如,《意见》提出,调整副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的办法,加大选调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工作的力度,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实施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重点扶持到西部的县以下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都是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重要措施。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具体的办法,使这些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要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服务,鼓励基层用人单位多吸纳高校毕业生;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把减免税费和提供小额贷款等政策落实到位;要发挥高校毕业生的特长,根据他们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点,为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要妥善安排好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对他们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四、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