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务院关于废止1993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发布日期:1994年5月16日 实施日期:1994年5月16日)废止(原因:已被1986年3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代替。)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
(一九八○年七月一日国务院发布)
随着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 当前各地已开始出现一些经济联合的形式。
这种联合,可以扬长补短, 发挥各个经济单位的优势, 提高经济效果,加快生产建设步伐;有助于把地方、企业的物力、财力吸引到国家建设急需的方面来;有助于按照经济规律沟通横向联系,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有助于按照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避免以小挤大,重复建厂,盲目生产。走联合之路,组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是调整好国家经济和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推动联合, 特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 组织联合,一定要从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出发,坚持自愿原则,不能用行政命令强行组织。一般应当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以自下而上为主,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不要一哄而起。
组织联合,不受行业、地区和所有制、隶属关系的限制。但不能随意改变联合各方的所有制、隶属关系和财务关系。 参加联合的各方原有的收入解缴关系, 以及同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得改变,如果需要改变时,应当征得财政部门和银行的同意。
组织联合,要平等互利,兼顾各方的经济利益。根据各方提供的条件,包括资金、原料、技术、劳力、场地、设备、设施等,确定分享经营成果(利润、产品)的比例,签署协议或合同。
联合的形式,要从实际出发,允许多种多样,不要硬套某种模式。
二、 各种形式的联合体,在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任务的前提下,超计划的产品和自己组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有的可以由商业、物资部门收购,有的可以按国家政策自销,互通有无。
三、 要推进原料产地与加工地区的联合。原材料必须首先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计划调拨任务。超过部分,经过协商,有的可以由加工区返还一部分利润或产品;有的可以由加工区与原料产区联合经营,就地加工。
联合企业内部自产自用原料的供应, 不再经过商业、供销、物资等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