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通过建立地区协作组织,召开地区协作会议,组织双边或多边的技术协作、物资交流、人才交往、资金调剂、联合生产、联合对外、择优引进、共同开发和开放建筑市场等方式,加强与兄弟城市和地区的横向经济技术联系。
4.建立沈阳及其周围城市群的公路联运公司,发展跨地区的公路货运、客运和公、铁、海三路联运,组织好国营、集体和个体多种形式、多层次运力的衔接配合,增加沈阳的货物集散和通过能力。
5.建设和完善贸易、交通、科技、金融、信息等中心的服务设施,提高中心城市组织地区经济活动的聚集能力、扩散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6.以城带乡,促进城乡一体化。充分发挥市领导县的优越性,加强城乡经济联系,以城市带动农村,促进沈阳周围广大地区共同繁荣,形成城乡紧密结合的经济网络。
7.精简经济管理层次,将现有的四级管理减为三级或二级管理;市向县区放权,发挥县区在组织商品流通、普通教育、城市管理、物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十二)搞好政府机关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坚持政企业职责分开,简政放权。适当减并专业部门,充实加强综合、监督部门。改变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加强参谋咨询系统,发挥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决策前的可行性分析,提高决策水平;加强决策执行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最佳效果。
四、改革的组织领导和方法步骤
我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从市委、市政府到各县、区、局及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集中主要精神切实抓好。
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群众性的探索和创新的事业。各级领导机关要保持清醒头脑,进行精心指导,应根据国民经济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和主管观条件的成熟程序,分别轻重缓急和难易,先易后难,抓住重点,点面结合,衔接配套,逐步展开。当前,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把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同时,紧紧围绕增强企业的活力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抓好以下五项工作的落实: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有一定权力和义务的法人;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确保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各项制度,正确解决职工和企业的关系,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在建立工业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等贸易中心的基础上,加速整个流通体制的改革,切实搞活流通;四是加强横向的经济、技术联系,抓紧工业的改组联合,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的生产体系,按专业化协作、经济合理、平等互利的原则,搞好产品和零部件的扩散,组织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周围城市群的联合协作,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产益;五是大胆启用新人,抓紧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骨干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厂长负责制试点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