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查情况表明,当前小学生流失率较高的多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据对54个县的抽样调查,农民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地方,小学生流失率为4.3%;而在800元以上的地方,小学生流失率为0.3%。在小学生流失中,又尤以女童为最突出。据抽样调查,上述54个县,男童流失率为1.37%,女童流失率为1.59%。因此,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工作,要十分重视研究困难地区,特别是女童的流失问题。这些地区除严格执法外,在普及初等教育的步骤上,小学布局和办学形式上,教学内容和要求上,以及在办学管理体制上,都需要研究如何从困难地区的实际出发,克服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使教育的普及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影响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调查情况表明,改变初中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局面,除严格执法、加强管理外,还必须明确当前初中教育发展的方针是花大力气把现有初中办好。在此前提下,本着积极创造条件、以条件定发展的精神,有计划地适当扩大初中规模,切不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初中学校的布局应相对集中,保持一定规模,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初中的办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应从实际出发,进行改革,探索文化知识教育同劳动技术教育适当结合的途径。在农村,可根据需要,举办初级职业技术学校或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班,也可从普通初中二年级起或在初中三年级,对学生进行分叉培养。城乡所有初级中学都应认真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对初中毕业后不再升学的学生进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各地经验表明,凡是这样做了的地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初中学生的流失问题。
(五)去年印发的《
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曾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每年5月和11月,经过调查,提出中小学生流失情况的书面报告。总结去年执行的情况,从今年起改在6月上旬作一次调查情况的书面报告。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3个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典型调查,并与去年同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学生流失状况和发展趋势,找出工作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改进和加强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今年的检查分析工作还可同去年“五查”的复查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查分析报告,请务于6月15日前寄给我委基础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