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问题是企事业办学的关键。目前,企事业中小学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低且不稳定,初中和职业高中尤为突出。教师结构也不配套,史、地、生、音、体、美、外语、政治等教师尤为缺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决企事业办学的师资问题,当前仍应坚持以企事业部门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各部委、地方和军队各有关业务部门、各办学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内部调整、自培、委托代培、外部调入、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扩大师资来源。首先,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要认真办好现有的部属师范大专院校、教育学院、中等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部委所属的非师范性的大专院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分配到企事业中小学任教。此外,也可酌情增设师资班。这是解决企事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次,各企事业中小学的主管单位,每年在向各部委申报师资需求计划时,应同时报送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在规划培养本地区师资时,应当把企事业中小学所需的师资列入规划。对老、少、边、山、穷地区的企事业中小学,分配师资时应予以照顾。要鼓励大专院校、师范学校毕业生到边远艰苦地区任教。此外,各企事业单位还要严格遵守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保证师范毕业生到位,不得随意扣留师范毕业生做企事业的行政干部,更不要任意抽调现有合格教师。要努力改善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稳定教师队伍。企事业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不应低于当地教师的平均水平。要认真执行民办教师(含代课及以工代教教师)转公办教师、教师家属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等有关规定,努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于教育岗位。各级地方教育部门,要关心、爱护当地企事业中小学教师,把他们的培训、进修、考核、职务评定等项工作列入计划,提供方便。所需经费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企事业中小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改革教学方法,关心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三、增加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企事业中小学办学经费不足,办学条件差,尤其是亏损企业单位更为困难。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企事业中小学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
《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不但要使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且要做到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这“两个增长”的原则精神,也适用于企事业举办的学校。为了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办学条件,许多部委和企事业单位,除认真按中央规定在企业营业外项目列支外,还在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后,在利润留成中设立了教育科学基金,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了许多增加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的具体措施。这些做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更好地支持企事业办学,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按国发(1986)50号文件的规定,将一定比例的教育费附加返还给企事业中小学。对亏损企业单位,在返还时还应酌情给予适当照顾。各企事业单位要支持和帮助所属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工厂、农场,用其收入补充教育经费。对企事业中小学在基建、购置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等方面,应与地方中小学同等对待,减免各种应减免的税收,不应按企事业生产性建设、生产性购置对待,以利于企事业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