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同类产品供应量
随着国内聚酯薄膜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聚酯薄膜行业测算,2005年、2006年国内产能将分别达到43万吨和56万吨,国内同类产品预期的供应量将分别达到32万吨和38万吨,高于同期预计的国内表观消费量。
3、可能的进口量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进口聚酯薄膜数量呈现快速增长。2000年至2004年,国内总进口量分别为30,874吨、40,611吨、60,750吨、86,153吨和 100,951吨,年均增长34.47%。2004年较上年增长17.18%,为调查期内最低增长率。若以2004年为基期,按其最低增长率计算,预计2005年、2006年进口量将分别增加到12万吨和14万吨,与国内同类产品预期的供应量合计达44万吨和52万吨,届时国内市场将会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4、被调查产品可能增长的进口量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年底采取反倾销措施后,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先降后升,总体呈增长趋势。1999年至2004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3,509吨、2,343吨、3,682吨、10,281吨、13,449吨和 12,596吨,年均增长29.13%。2000年为采取反倾销措施后的第一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急剧下降,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33.23%。自2001年开始,由于中国市场前景极具吸引力,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又开始大量增加,2003年达到调查期内最高水平,2004年有所减少。
调查数据显示,采取反倾销措施前的1996年至1998年,韩国向中国倾销出口了大量聚酯薄膜,1998年达到2万余吨。1999年底采取反倾销措施后,由于反倾销措施的约束作用,被调查产品进口量虽然总体呈增长趋势,但相对于采取反倾销措施前,仍控制在一定程度。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的进口量将有大量增加的可能性。
被调查产品高度依赖出口市场。根据全球聚酯薄膜生产商协会统计,2000年至2004年,韩国国内聚酯薄膜产能分别为30.21万吨、29.93万吨、30.58万吨、29.86万吨和 29.70万吨,基本保持在30万吨左右,而其国内需求分别为15.19万吨、16.09万吨、17.48万吨、16.88万吨和16.43万吨,始终维持在十几万吨的水平,而且从2002年开始逐年下降。韩国国内产能过剩,只能依靠向国外出口。韩国聚酯薄膜具有强大的出口能力,其出口比重达到40%以上,对出口市场依赖程度很高。
5、被调查产品出口其他主要市场存在障碍
美国是韩国聚酯薄膜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于1991年6月对原产于韩国的聚酯薄膜征收反倾销税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行政复审。2000年3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韩国的聚酯薄膜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并于2005年2月前进行日落复审。2005年9月,复审结果又一次维持了原反倾销措施。
欧盟是韩国聚酯薄膜第二大出口市场。欧盟于2001年8月做出裁定,认定来自韩国的聚酯薄膜在欧盟存在倾销,并对欧盟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决定对来自韩国的聚酯薄膜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措施将持续到2006年。
上述调查情况表明,美国和欧盟是韩国聚酯薄膜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而韩国均受到上述国家反倾销措施的控制和制约,一旦中国终止反倾销措施,韩国聚酯薄膜就很有可能向没有约束的中国市场大量转移。中国是继美国和欧盟之后韩国聚酯薄膜的第三大出口市场,预计到200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对于韩国大量亟待出口的聚酯薄膜而言极具吸引力。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韩国大量的聚酯薄膜产品很有可能趁机涌向中国,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届时将加剧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
(三)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趋势预测
1、国内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急剧下降,进口价格大幅上升,同比上升了55.74%,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也随之上升了17.14%。 自2001年开始,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量增加,进口价格明显下降,同比下降了26.87%,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2003年之后,相对2002年,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出现回升,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也有所上升。可见,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容易受到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影响。
2、终止措施后国内市场价格走势预测
倾销调查表明,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倾销有可能继续发生。
韩国被调查产品有倾销出口的历史,即使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也没有停止倾销行为。根据原反倾销最终裁定的税率,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被调查产品的反倾销税降幅基本落在13%-46%的区间,韩国各公司将不同程度地拥有较大的降价空间。由于2005年之后,国内市场将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韩国被调查产品为恢复和扩大因反倾销而丢失的市场份额,所有的降价空间都可能转变为实际的价格下降幅度,甚至有可能以更低的倾销价格抢占中国市场,届时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将受到被调查产品更大的打压,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