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血茸加工工艺(马派炸茸)。
鹿茸→编号、称重、测尺、登记→排血→刷洗→破伤茸处理→上架固定→第一次煮炸 (第一排水、第二排水)、烘烤、风干→第二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第三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第四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煮头、烘烤、风干→质检→包装→贮藏→出厂
(2)带血茸。
鹿茸→编号、称重、测尺、登记→刷洗→破伤茸处理→上架固定→第一次煮炸(第一排水、第二排水)、烘烤、风干→第二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第三次水煮(回水)、烘烤、风干→第四次水煮(回水)、烘烤、风于→煮头、烘烤、风干→质检→包装→贮藏→出厂
(3)冷冻干燥茸。
鹿茸→编号、称重、测尺、登记→刷洗→速冻→升华脱水→冻干茸
2.鹿鞭加工。
鹿屠宰后→环切包皮→将阴茎与腹壁剥离至坐骨结节处切断,并将两侧睾丸与输精管少许一起切断→去掉阴茎上的残肉和筋膜→将阴茎拉直,将睾丸附在阴茎根部→钉在木板上→阴干或烤干成型
3.鹿血加工。
鲜血→放于平底浅盘中→70℃~80℃烘干→粉成细粉(过40目筛)
4.鹿尾加工。
80℃~90℃
鹿屠宰后→在荐椎与尾椎相接处将尾割下,去掉残肉和脂肪与第一尾椎———————→浸泡,拔掉尾毛,刮掉尾上绒毛和表皮,尾端用棉线缝合或用夹子夹住→烘干成型(冬季或早春也可阴干)
30~50秒
5.鹿筋加工。
取筋→刮筋→浸泡(2~3天)→刮去肌肉于→浸泡(1~2天)→再刮一次,将肌肉全部刮掉→排接→用细木棍穿起挂在阳光下干燥
6.鹿胎膏加工。
(1)取胎→酒浸(2~3天)→整形→烘烤(开始时的温度在90℃~100℃,烘烤2小时左右)→煎煮(当胎儿骨肉分离时,停止煎煮,将骨肉捞出)→过滤胎浆(低温保存备用)。
(2)将捞出的骨肉分别放入烘干箱内→80℃烘干→头骨和长轴骨砸碎后再烘干,直至骨肉酥黄纯干为止→将纯干的骨肉粉碎成80~100目的鹿胎粉→称重保存。
(3)熬膏:上述原浆→煮沸→加入鹿胎粉→搅拌均匀→加1.5倍(比鹿胎粉重)红糖→用文火煎熬浓缩,至呈牵缕状不粘手时出锅,倒入抹有豆油的瓷盘内,置于阴凉处,冷却后即为鹿胎膏。
(四)主要质量控制参数。
1.鹿茸:
(1)感官特征(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