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12号--关于发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公告

  6 生态环境状况分级 
  7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幅度分级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县级以上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如下列标准被修订,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8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反映被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值范围0~100。
  3.2 生物丰度指数
  指通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间接地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丰度的丰贫程度。
  3.3 植被覆盖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五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
  3.4 水网密度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水的丰富程度。
  3.5 土地退化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内土地退化程度。
  3.6 环境质量指数
  指被评价区域内受纳污染物负荷,用于反映评价区域所承受的环境污染压力。
  3.7 林地
  指生长乔木、灌木、竹类等的林业用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他林地。单位:k㎡。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3.8 有林地
  指郁闭度大于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单位:k㎡。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