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险业在发展中既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供给和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服务质量不高,重销售、轻服务,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经营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市场秩序尚未根本好转;风险防范的任务仍然较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发展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又快又好做大做强保险业
  科学地判断形势,历来是我们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2006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两次会议的主题,都是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又快又好地发展。又快又好地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完全符合保险业实际,在本质上与做大做强是完全一致的。又快又好主要体现对发展过程的要求,做大做强主要体现对发展结果的要求。要实现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必须对保险业为什么要又快又好地发展,能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怎样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这三个问题作出明确回答。
  (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保险业必须又快又好地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保险业发展耽误不得、失误不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需要。“十五”时期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总体上呈现出速度比较快、增长比较平稳、效益比较好的态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现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都在努力创造发展条件,抢抓发展机遇,挖掘发展潜力,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很高。在这种形势下,保险业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不仅无法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承担应有的责任,甚至还会拖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距离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的希望越来越远。
  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适应全面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国际著名的金融保险集团普遍将我国视为世界最有潜力的保险市场,纷纷加大投入力度。在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外资保险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市场影响不断扩大,竞争优势逐步体现,给保险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压力。保险业只有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才能适应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做到国内市场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是适应金融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当前,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步伐很快。从银行业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证券业看,股权分置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了证券业多年遗留的历史包袱。同时,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日益明显,银行、证券、保险的合作与竞争向深层次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为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当前,我国保险总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仅在3%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的平均水平。保险业如果不能尽快发展壮大,在金融业中的比重就会越来越低,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这迫切要求保险业正视差距,迎头赶上,充分发挥保险在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分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经济社会发展为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保险业不仅必须要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而且具备了又快又好地发展的条件。一些国际著名咨询机构认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来自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供给不足、资金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保险业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将对保险产生广泛需求。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保险业的支持。“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这些新的变化都与保险密切相关,既需要保险业的支持,也为保险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创造了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保险业的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保险的本质和功能,决定了保险业应该而且可以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识将逐步加深,对保险的有效需求也将逐步增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合理开发农村巨大的保险市场,对保险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保险业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趋势的发展,依靠土地和家庭的传统养老方式逐步弱化,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保险业从多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为社会公众提供商业养老与健康保险,可以提高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运用商业保险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保障管理,可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
  党和政府对保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保险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决定以及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中,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等多个方面肯定了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明确了保险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