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处罚程序所作的主要修改
根据《
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法治原则的要求,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调查、决定、执行和救济都规定了具体、细致的程序。主要是:规范了检查、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规定了告知程序,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对2000元以上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规定了听证程序;修改了治安管理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明确人民警察对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规定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的决定;取消了行政复议前置的程序,明确当事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既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取消了关于在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处警告或者5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委托授权规定;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修改了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规定,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200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七、遵循治安管理处罚基本原则,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五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要遵循过罚相当的原则,即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程度以及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规定了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处罚、从重处罚的情节。这些规定体现了过罚相当原则的要求。公安机关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重罚不足以制止违法的要给予重罚;对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或尚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应当给予较轻的处罚。同时,公安机关不得把被处罚人的陈述和申辩视为态度不好而重罚。对同一性质、情节基本相同的违法行为,应当作出基本相同或类似的处罚决定,坚决避免轻过重罚、重过轻罚,轻重悬殊的现象。同时,应坚决杜绝为了追求罚款指标、追求经济利益而对违法行为人一律重罚甚至一律顶格处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