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龙头,建设科普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探索科普产品资源服务公众的有效模式
1.组织实施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项目,以该项目作为面向公众、基层科普组织和社会有关力量提供科普资源服务的平台,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共享。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包括A馆(博览馆)、B馆(体验馆)、C馆(资源馆)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
A馆以构建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资源展示平台为目的,集成整合已有的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栏目数字资源,建成30个主题虚拟博物馆、20个科普专栏,供公众网上浏览和学习。虚拟博物馆以学科领域为背景,以数字化展品为基础,向公众介绍科技发展历程,传播专业科学知识。科普专栏着重传递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深入剖析科技事件背后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促进公众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决策和重大工程的了解。(教育部、中国科协、中科院)
B馆以构建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数字虚拟科学乐园为目的,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互动特性,综合运用虚拟现实、远程控制等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成科学内涵丰富、体验形式多样、结构层次清晰的观察体验、探索乐园、实验制作和科学探险四个系列共40个科学体验区,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网上虚拟环境中检验自己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并获得科学体验。(中科院、中国科协、教育部)
C馆以构建面向基层科普组织和为社会有关力量提供科普资源信息服务与交流平台为目的,集成社会已有科普作品和科普信息资源,形成科普图库、专题科普展览库、科普动漫作品库、科普音像库、科普报告库、科普研究资料库、科普教育基地库、科技馆展品库和科技博物馆藏品库等若干类科普资源数据库。为基层科普作品开发和创作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共享科普资源信息服务。(中国科协、中科院、教育部)
2.有效整合现有优质科普资源,发挥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快、门类全、馆藏精、水平高、规模大、品种全的优势,探索科技类博物馆资源有效服务公众的模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
3.发挥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系统、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中国科协科普共享资源网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的作用,将农业和农村科普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广大农民,实现农村和农业科普资源的社会共享。(农业部、林业局、中国科协)
4.发挥网络科普联盟、央视国际网络等媒体网站互动性强的优势,以强化互动促进科技类内容的宣传,为公众提供普及和交流科技知识的园地。(中国科协、广电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