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科委、卫生部、农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九五”期间实验动物发展的若干意见

  1988年,国家科委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行政法规,即国务院批准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有关部门和地方,也相应制定了本部门、本地区实验动物管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到目前为止已制定了7 类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关部门和地方相继成立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动物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据最近不完全统计,全国实验动物生产使用单位有2100多家,工作人员近9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39.2%。目前,已形成了地区性生产基地。全国年产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兔、犬、猴、猪等实验动物约1300万只,并已开始向生产规模化、供应社会化方向发展。 大、小鼠的生产供应,在数量上基本满足科研需要。
  但是,从整体看,我国实验动物发展水平较低,还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① 品系少,质量差。据初步调查,我国现有实验动物种系很少。1992年统计我国的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约100多个,只满足需求的50%。大量使用的是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尚未普及,SPF级动物更少。据1994年统计,我国使用的实验动物,小鼠清洁级以上的约占6.5%,大鼠清洁级以上的约占2.2%,而且,各级别的动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问题。质量检测不完善,检测标准不统一,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② 效益低,市场乱。实验动物繁育低水平重复,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社会化、商品化供应。据测算,我国实验动物生产利用率低,远未达到国外利用率80%以上的水平。不合格实验动物和不标准笼器具不断流入市场,严重影响实验动物质量和科研水平。
  ③ 技术队伍不稳定。实验动物科研队伍普遍工作条件差,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
  ④ 国际交流少,信息不灵。缺乏必要的国际交流,一方面难以把握国外实验动物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国外同行不了解我国实验动物的发展水平。
  (二)发展优势
  (1) 资源优势 我国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仅小型猪我国就有贵州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版纳微型猪、五指山小型猪等。国际上已建成的地鼠Ⅰ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长爪沙鼠封闭群及近交系都是利用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培育而成的。据悉,日本正在开展中国白化仓鼠的实验动物化及建立模型的研究。
  (2) 科研优势 多年来,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动物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例如:我国自行培育出的近交新品系津白1、津白2和615已在国际上注册;多个我国特有的实验动物品系,如东方田鼠、长爪沙鼠、中国白化地鼠、树鼯、小型猪等已在各地应用;开展实验动物保种工作,各有关单位保存着大鼠、小鼠及免疫缺陷动物70多个品系;建立了水生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用于乙肝疫苗效力检定用的NIH-q小鼠种群;应用转基因技术初步培育成功转基因鼠、猪、兔等;建立了数百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和数十种人癌裸鼠模型;开展冷冻胚胎保存、人工授精的研究;完成小鼠、大鼠、豚鼠、兔等9种动物的无菌化、悉生化、SPF化;研制出20多种实验动物微生物及遗传检测用试剂盒;批量生产SPF鸡群和鸡胚。所有这些成就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实验动物事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