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

  学前班应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教师应创设良好的运用语言的环境,提供幼儿之间以及幼儿与教师之间语言交往的机会。
  培养幼儿能注意地听别人说话、正确理解别人说话并能按教师的要求办事。
  注意扩大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愿望、要求、生活经验,能提出问题。
  培养幼儿能与同伴、成人自由交谈、讨论问题。
  培养幼儿听广播和看图书的兴趣。
  培养幼儿正确的说话态度。
  坚持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方言地区,要注意及时纠正幼儿的发音。少数民族地区,除学习本民族语言外,应创造条件学说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初步数学教育
  学前班应主要通过幼儿直接操作实物的活动以及各种感官活动,发展幼儿数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学会正数和倒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
  运用两组物体对应比较的方法,理解10以内相邻数之间相差为1的等差关系。
  发展幼儿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以及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数的能力。
  学习10以内的序数、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能认读和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
  引导幼儿对周围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并通过美工、结构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幼儿正确识别物体的大小、长短、宽窄、高矮、粗细、厚薄、轻重等方面量的特性,并认识主要的几何形体。
  培养幼儿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并能确定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如步行、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等)辨别方向的能力。
  培养幼儿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七天的名称,知道今天、明天和昨天。掌握四季的顺序。
  (三)其他一般认识能力的发展
  学前班应通过为幼儿设计的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培养对大自然主动探索的兴趣,发展观察力并形成对待周围事物与人的正确态度。
  教师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对自然物、人造物进行观察,发展幼儿的观察技能,如指导幼儿观察当地农作物、牲畜及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其种植与饲养的简单过程,懂得应保护动、植物。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日常生活用品和简单的劳动工具,开展种植、饲养等活动。
  培养幼儿对气象的关心,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引导幼儿对所观察、操作物体的性质进行描述、讨论和比较,了解其异同以及变化,发展观察、记忆及分类的能力。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