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职业高级中学的任务是培养中级技术工人、具有中级技术水平的农民、中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素养、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健康的体魄。
三、课程设置
职业高级中学的课程设置,必须保证合乎本专业、工种培养目标的要求。其课程分为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和实习四类。
政治课是职业高级中学学生的必修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武装学生,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立尝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要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进行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教育。职业高中的政治课程可参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加开职业道德课。
文化课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和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各类学校均应开设的文化课有:语文、数学和体育。其他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外语、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可根据专业、工种的需要开设,其讲授内容按专业、工种的需要决定取舍。
进行军事训练的学校,还应开设军事课。
专业课是为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就业和进行技术革新的需要,专业知识面可适当拓宽。
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要安排足够的时间,从严训练,认真考核,以保证达到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训练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应有的技术等级和岗位规范要求。
为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和提高其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可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有益于社会的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