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意见
(1983年12月9日 [83]教供字071号)
近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中小学(含师范、职业中学)的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使中小学教育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现就这方面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视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领导
中小学的实验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训练实验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科学作风,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重视中小学的实验教学,要加强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领导,纠正各种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切实改变实验室建设的落后局面。
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要有一名负责人分管这项工作,注意抓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健全管理机构、制定规划、落实条件等,每年定期布置和检查。浙江省建立农村初中实验中心的经验,河南省从自制教具入手,加速实验室建设的经验,都是因为领导重视和措施得当而收到好的效果。各地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按照不同类型学校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加速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尽快使所有的学校都能开出相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各地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等,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业务指导,积极组织实验教学的研究,督促学校切实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帮助教师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学校中要由一名校长分管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日常工作应由教导处统一领导。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采取多种形式集资,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必须采取国家支持和集体集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来解决。教育部门要根据教育经费增长的速度,努力增加实验室建设经费。教学仪器费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占一定比例,目前,一般占百分之二到三,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增加,不得减少。另一方面,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83]16号文件的精神,充分调动厂矿、企业、农村社队集体和广大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集资办学,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多数中小学有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其中,农村学校所需的农业劳动基地、实验场地,由县社负责解决;职业技术学校所需的仪器设备,由办学的各有关部门切实予以解决。应该看到,随着国家财政情况的逐步好转、广大农村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只要各地党政领导注意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办学,建设好中小学的实验室,是完全可能的。
实验室建设不只是房屋、设备等物质条件问题,还包括有效地使用仪器设备,及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在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仪器设备方面,建立实验中心,组织流动实验车,进行巡回实验教学,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措施。已经能够基本开出实验项目的重点学校,在完成本校的实验教学任务以后,要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向其他学校开放,开办本地区的实验教师培训班,开展实验教学的研究工作,以充分发挥投资的效益。自制教具不仅能迅速解决实验教学中急需的仪器教具,节省经费,还能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提高实验技术,从而改进实验装置,革新实验项目。这些办法,都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