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商务部关于印发《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六)茧丝绸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蚕茧和生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已分别由2000年的73%和72%提高到2005年的约75%和74%;生丝和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已分别由2000年的87%和55%提高到2005年的约90%和70%。我国主导国际茧丝绸市场价格的能力逐步增强,不少外商直接参照我国市场的价格进行合同成交,逐步改变了我国茧丝绸价格受制于外商的局面,开始成为国际茧丝绸交易、价格、信息的中心。“十五”期间连年成功举办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丝绸专业展会,为促进世界丝绸行业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
  “十五”期间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还只是“丝绸大国”,而不是“丝绸强国”,在迈向强国之路上,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蚕桑生产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的状态,蚕茧流通体制还需加快完善,茧丝绸科技的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丝绸商品形象策划、宣传推介能力较弱,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集团和驰名品牌,与其他丝绸生产国的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真正担负起引领世界丝绸消费和发展的重任,还需要整个行业作出不懈努力。

  二、茧丝绸行业发展前景

  茧丝绸行业兼具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大有可为,发展前景巨大。
  一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国人对种桑养蚕有难以割舍的感情,成为整个行业经久不衰的内在动力。
  二是具有现实的比较优势。我国适宜种桑养蚕的区域广,能挖掘利用的各种土地资源较多,不与粮、棉争地。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能不断提供较为低廉的劳动力。形式多样的农工贸一体化经营,较好地处理了农民、企业、政府三方面利益关系,保护了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我国茧丝绸业在科研、教育、生产和贸易上形成的较大规模和较为完善体系,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三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前景。石油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增加、消费意识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天然纤维产品的需求将有较大增长。随着高科技的研发应用,被誉为“纤维皇后”和 “人体第二肌肤”的丝绸,将会不断推出具有天然、绿色、无污染、多功能的新产品,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国际丝绸协会对世界丝绸消费的分析预测,未来五年将保持年递增5%左右的发展水平。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