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举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论坛。
3. 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刑事论坛,发布2006年“山鹰二号”专项行动重点案例。
4.举办信息产业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和能力。
5.举办中外知识产权交流会,交流经验,促进合作。
6.举办药品领域知识产权论坛。
7.与《中国日报》社合作举办主题为“依靠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论坛。
8.举办“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
(七)出版图书、印制宣传册
1.组织编写《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全手册》。
2.加强对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人员的业务指导,组织编写《执法司法人员知识产权读本》
3.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公民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读本》向基层单位发放。
4.出版加强商标保护工作的图书,印制宣传册。
5.制作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宣传片、图书及挂图。
6.编辑典型专利案例汇编。
7.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出版有关青少年读物。
8.办好《中国知识产权报》。
(八)公布典型案例
1.发布文化系统2006年反盗版“阳光行动”十大案例。
2.发布海关系统2006年保护知识产权十佳案例。
3.定期整理和发布典型的国内和涉外商标侵权案例。
4.定期整理和发布向司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典型案例。
5.发布质检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件。
(九)其他
1.组织“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十大事件评选”。
2.组织“保护知识产权”征文活动。
3.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网上问卷调查,征集社会建议。
4.举办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业务人员知识竞赛
5.选择部分素材,制作动漫,加大宣传力度。
6.表彰第二届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
7.加强知识产权的海外宣传力度,及时宣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正确引导海外舆论导向,树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海外正面形象。
8.继续加强网站宣传,不断充实“中国商标网”的内容。
9.举办质检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网上访谈。
10.出版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特刊,开展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知识竞赛。
六、培训教育计划
(一)制定培训规划、编写教材
1.组织编写保护知识产权培训系列教材。
2.适时修订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培训大纲,重点加强对民商法律基础、专业审判技能和科技基础知识等的培训。
3.编辑可经常更新的活页《鉴别侵权货物手册》,发放到各个海关业务现场。
4.制定印发《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指导纲要》。
(二)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培训
1.举办厅局级执法司法人员“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题研讨班。
2.执行中德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培训项目,举办三期培训班。
3.拟在有关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进修班、培训班等教学计划中列入版权保护专题讲座。
4.举办市(地)级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研究班。
(三)基层司法、执法人员知识产权培训
1.发挥国家法官学院定期集中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力争使每个知识产权法官每两年能有一次到法官学院学习的机会。
2.在国家法官学院等培训机构举办两期知识产权新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培训班。
3.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一期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培训班。
4.重点加大对西部地区知识产权法官的培训,最高法院将在业务研讨、专项培训、课题调研等方面对西部法院予以倾斜。
5.在今年检察机关的培训工作中加大知识产权的内容,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保知办举办的培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