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条 多单位联合承担的项目,其项目经费原则上拨给项目的主持单位。因研究工作需要,项目主持单位需向各协作单位下拨经费时,应由项目主持单位制定拨款分配方案,报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项目主持单位方可办理拨款手续。
第三十三条 由一个单位承担的项目,因研究工作需要,委托有关单位承担部分研究任务,需拨付研究经费时,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向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办理拨款。
第三十四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应经常组织专门检查组对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对开展研究工作不力,研究效率和研究质量低劣,或不能胜任研究任务的,可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出部分的余款。对违犯财会制度和浪费资金者,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罚款处理,并予以通报批评。
第三十五条 对未经批准而擅自中止或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偿还全部经费,并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全部经费和罚款上缴给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
对经批准中止或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在接到中止或撤销通知后,应如实填写项目经费最终决算表,报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和项目归口管理单位,并在两个月之内将余款汇至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
第三十六条 项目经费如有结余,项目承担单位应如实报告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可将结余经费作为该单位的软科学研究基金,用于资助有利于该单位发展的软科学研究活动。
对携带结余经费申请继续承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单位,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应给予优先支持。
第五章 成果鉴定管理
第三十七条 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并报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确定结题形式(结题包括验收、鉴定和撤销3种形式)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办理结题手续。
第三十八条 根据国家科委有关规定,并考虑到软科学研究工作的特点,由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会同科技成果管理部门组织软科学研究成果的鉴定和验收。鉴定和验收的具体组织工作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
第三十九条 凡列入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其所取得的成果,均应按此方式组织鉴定。
执行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一般由国家科委负责组织鉴定。
执行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一般由国务院各部门、各级地方科委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鉴定,其中如取得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及对国家、部门和地区的决策具有重大作用的软科学研究成果,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科委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也可申请由国家科委负责组织鉴定。
凡需通过国家科委上报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软科学研究成果,必须经国家科委组织论证和鉴定后,方可上报。
第四十条 申请组织鉴定的程序:
执行软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按合同要求完成之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在两个月之内,向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报告,并报送成果的全套资料。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可根据成果的性质和特点,确定成果的鉴定形式。
执行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科委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如申请由国家科委组织鉴定,需事先提出申请报告,并报送成果的全套资料。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批准的鉴定形式,安排和落实鉴定的准备工作。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项目主持单位同协作单位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提出鉴定申请。经批准后,由项目主持单位牵头组织鉴定准备工作,协作单位应积极配合。
未经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批准而擅自进行鉴定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一律不予承认。
第四十一条 组织鉴定单位在鉴定工作中应担负的职责:
(一)对提请鉴定成果的全套研究报告进行预审;
(二)根据成果的性质和特点,确定成果的鉴定方式;
(三)和项目承担单位商定鉴定委员会人员名单和鉴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选;
(四)起草召开鉴定会或组织通信鉴定的有关通知;
(五)参加鉴定会,行使监督职能;
(六)审查鉴定委员会或验收委员会所作的鉴定意见或验收结论;
(七)签发《软科学研究成果鉴定证书》。
第四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鉴定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
(一)向软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提交鉴定申请报告,并提供成果的全套资料;
(二)在组织鉴定单位的具体指导下,办理鉴定或验收工作的具体事宜,为鉴定或验收工作提供必需的设备和条件,向参加鉴定或验收工作的专家学者报送成果的研究报告等;
(三)向鉴定或验收委员介绍成果的有关情况,接受鉴定或验收委员的各种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