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和培训,今明两年完成各种社会文化和生活教育培训任务50万人次,重点完成中初级外语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各10万人。
在完成今明两年培训任务的基础上,1996年在培训的规模和数量上要有较大的增长,层次和水平要有新的提高和突破。
三、实现培训目标任务的政策和措施
(5)建立和完善调动各类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任职”和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把好入口关。今后企业增补人员,都要从经过高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毕业生中录用。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技术密集型和外向型乡镇企业,从1995年起开始执行。国家机关录用干部或晋升职务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学历文凭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制度,把参加学习培训同本人的利益和发展前途挂起钩来。科技、管理人员通过继续教育达到中级、高级专门职称水平的,应确认其相应的职称资格。为鼓励工人安心岗位、精益求精地做好工作,应在工人中定期进行各种技术等级考核,合格者发给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农民,经过考核合格者,发给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等资格证书,在发放贷款、提供良种和推广先进技术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各行各业要广泛开展以“比学习、比本领、比贡献”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习竞赛、岗位成才、自学成才等活动,对在各项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者,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成绩突出者要给予重奖。
(6)多渠道筹措教育和培训资金。市财政用于教育培训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变,并逐年有所增长。确需变更的要从市财政其他收入中开辟新的经费渠道。各企事业单位要确保按工资总额1.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效益好的企业可提高到2-3%。设立成人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参加学习培训成绩优异的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也可用于支持亏损企业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的学习和培训。开展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捐款支教活动,主要用于亏损企业和破产企业的职工培训。待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要提取一部分用于待业培训。市财政每年从财政预算安排一定专款,作为全市性奖励,以推动学习培训活动的开展。培训部门按规定收取学员的培训费主要用于改善办学和培训条件。各办学单位对停产半停产和亏损企业进行的培训在收费上可采取减、免、缓优惠政策。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外资,与国外开展合作办学和培训。
(7)充分发挥现有基地的功能,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各企事业单位要把现有的培训基地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培训能力,扩大培训规模;各级各类成人学校、职工技术学习和高等院校要积极承担培训任务,主动联系对口单位送教上门。要挖掘潜力,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到满负荷运转。高等院校要承担继续教育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任务。成人高校承担学历教育与培训任务的比例大体为1∶1,成人中专的比例大体为1∶3,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比例大体为1∶0.5。要打破地区、行业和部门的界限,推进培训社会化的进程。千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培训基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农村成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主阵地的作用,承担和完成培训任务。房地产开发、新小区规划片的建设要在居民区设置便于职工就近学习的基地,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发〔1981〕8号)文件规定,每5万人设置1000平方米。用于职工学习培训的校舍,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对已被挤占的校舍,由办学主管部门采取措施,限期妥善解决。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国家继续给予适当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