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我省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和风蚀沙化地区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7.4%,其中沙地27.3万公顷;荒沟、荒坡、沙化及有沙化倾向的土地近300万公顷;中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陕北、渭北地区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本区域就有48个县。全省年输沙量9.2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输入黄河泥沙量达8亿吨,占三门峡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省内长江流域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年输沙量却高达1.2亿吨,占长江年输沙量的12%,且水土流失有扩大的趋势。
  2、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水土流失区多为贫困地区,群众生活使用能源普遍紧缺,加之有些地方对治理保护政策执行不力,盗伐滥伐林木现象时有发生;煤、气、油等矿藏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道路交通建设,往往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粗放的掠夺式农牧业生产方式在水土流失重点区普遍存在,成为导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趋重的重要因素。全省尚有83万公顷大于25度以上的陡坡地仍在耕种;因草场超载、过牧、滥牧,全省约有50%以上的天然草场严重退化、沙化或碱化;并形成尖锐的林牧矛盾,致使造林效果大为降低。
  3、繁重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与投资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投资不足致使治理工程总体建设标准低、综合配套差,速度慢。相当一部分工程建设在低水平上重复,治理建设效果不够理想。
  4、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全省每年净增人口35万人左右,而非农业建设和非法占用的耕地,平均每年减少2.67万公顷,且多为优质高产田,导致耕地质量呈结构性降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由于人口增长及工农业发展用水的迅猛增加,可利用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和相应产生的地下水超采问题日趋严重。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给我省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一是贫困程度加剧。目前,全省贫困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是当地群众贫困的主要根源。二是加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我省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匮乏,必须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护耕地资源。三是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全省因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大幅度增长趋势。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为指针,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坚持从我省的省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省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流域为单元,以县为基本单位,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防护治理与开发并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