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2、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合理科学配置生物、工程与技术措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3、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
  4、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要建一处、成一处,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
  5、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农民治穷致富奔小康相结合。
  6、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三)生态环境建设的奋斗目标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50多年时间,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期末“四田”达到190.34万公顷,不宜农耕的123.71万公顷沙化、碱化、陡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4.5%;森林保存面积达到885.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3%,人工及改良草地面积达到210万公顷,改造坡耕地174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基本得到治理,土壤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三秦”大地山川秀美。
  我省生态环境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规划。各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1、近期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用大约12年时间,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努力遏制荒漠化发展,使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积不再扩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主要奋斗目标是: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3万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1303座,加固淤地坝22547座,新修基本农田47.71万公顷,改造坡耕地104.4万公顷,自然保护区87.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4.28%,森林保存面积达到857.91万公顷,人工及改良草场面积达到16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1.7%。
  从现在起到2003年是实现近期目标的关键时期。要起好步,开好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有效遏制陕北和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坚决禁止毁草开垦,对过度开垦的土地,要还林还草,将25度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25度以下的坡地实现梯田化。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到2003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307座,加固淤地坝10356座,增加基本农田22.04万公顷,森林保存面积达到719.16万公顷,改造坡耕地63.7万公顷,人工及改良草场面积达到12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5%,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水土保持、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逐步建立全省生态环境预防监测体系。
  2、中期目标:从2011~2030年,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之后,大约用20年时间,力争使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大见成效,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一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4万平方公里,新建淤地坝5万余座,增加基本农田10万公顷,森林保存面积达到884.67万公顷,改造坡耕地174万亩,人工及改良草场面积达到190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4.3%,森林覆盖率达到43%。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