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等四个规划的通知
(浙政办〔2000〕1号)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了深入实施《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产局分别制定了《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浙江省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浙江省林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和《浙江省渔业现代化建设规划》。这4个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一月十九日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浙江省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 2000年1月)
根据《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的要求,为了加强宏观指导,明确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实行产加销、贸工农、农科教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和利益互补的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
我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培植支柱产业和优质名牌农产品,建设区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大市场联接起来,使广大农民在获得生产环节利润的同时,分享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利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省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
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省基本确立十大支柱产业,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和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省级名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和一大批地方名特优产品;培植80家销售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省级大中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明显提高;扶持一大批农产品购销大户和购销组织,形成以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城乡贯通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其中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20家,全省农林牧渔综合商品率达到70%以上。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战略
(一)名牌优质战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质量和品德意识,实施名牌优质战略。大力开发我省各地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使名特优产品生产形成规模优势。加大种子种苗工程实施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作物、林特产、畜禽和水产品优良品种。制订名优农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档次。加强农产品的商标注册、贮藏包装和品牌宣传,争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名牌,提高我省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二)龙头带动战略。鼓励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多种所有制经济一起上,谁有能力谁牵头,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现有的各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到农村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主动充当龙头企业;鼓励工商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积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兴办龙头企业;鼓励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或个体贩销户、工商户,合作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部门的事业单位和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教育部门,要发挥各自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民合办农业龙头企业。商业、粮食、供销和外贸等流通企业,要在农产品内外贸易中发挥龙头作用。
(三)外向发展战略。抓住农业日益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机遇,充分发挥我省地处沿海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积极引进外资和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以及科学管理方法,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提高我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技术水平。扶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加强与国外、境外的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合作,广泛开展人员、信息、技术和品种的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到境外办实业。
三、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产业
根据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全省着重培植和发展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产品、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支柱产业。
(一)粮油系列开发产业。建设好1000万亩商品粮基地的标准农田,确保15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加快粮食生产结构、品种结构的调整,主攻早稻高产优质和用途多样化、晚稻优质化,发展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口粮、行业专用粮、小杂粮和种子粮生产,扩大粮油系列食品、粮油化工产品以及畜禽饲料等精深加工,促进粮油产品的转化增值。到2005年,全省创立一批优质粮油及其加工品名牌,培育一批粮油产销专业合作组织和粮油产业化经营实体,形成5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型粮油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带动10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和20万户粮农参与粮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二)水产品系列开发产业。在调整稳定近外海捕捞,加快开发远洋渔业的同时,主攻发展水产养殖,大力拓展水产精深加工,积极开发新兴休闲渔业。全省重点建设以“一港两湾”为重点的8大海水增养殖基地和以杭嘉湖为重点的10大淡水鱼增养殖基地,1支远洋船队和12大海洋捕捞基地,10大系列水产品加工基地,培育4个国家级水产品批发市场和12个区域性水产品批发市场。到2005年,全省创立省级以上优质水产品及其加工名牌15个以上;形成大型水产业龙头企业20个,带动30万渔户参与贸工渔一体化经营;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80万吨,水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
(三)茧丝绸系列开发产业。加快桑园改造,建设高标准桑园,培育养蚕大户,发展规模经营,选育和推广优良蚕桑品种,积极推广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提高茧丝品质,加大丝绸产品系列开发力度,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到2005年,全省桑园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左右,蚕茧产量稳定在12万吨左右,白厂丝产量稳定在2.25万吨左右,真丝绸产量2亿米,出口创汇15亿美元,创立优质茧丝绸名牌10个,培育15 ̄20家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型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