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推进牧工商一体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资源和经济条件,选准优势产品或项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到2005年,全省形成15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或利税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50个骨干龙头企业以及一大批中小型龙头企业。这些企业有自己的畜产品原料基地,有主导产品和商标,有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与当地农民有稳定的生产合作关系,带动作用强。下大力气抓好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化开发,提高附加值。畜产品加工以扩大肉、蛋、奶品加工为主,稳定提高皮革、毛纺、制裘等畜产品加工业。按照市场对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方便化的要求,增加小包装冷却肉、烧鸡、酱制品、皮蛋等方便食品生产;开发优质奶制品、蜂皇浆等高档畜产品;改造金华火腿、香肠等传统畜产品。
(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按照专业化规模经营的要求,创办各种形式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畜产品流通。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大目标,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营畅通、符合畜产品交易特点的市场体系。重点在畜牧业强县建设好产地批发市场和直销市场,在仔猪、禽蛋、白鹅、湖羊、山羊、兔毛等主产区建立专业市场。在大中城市和县城建设一批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或配送中心。对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户),实行产销直挂和市场直销。
四、依靠科教兴牧,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一)实施畜禽种苗工程。全面实施畜禽种苗工程,尽快形成布局合理的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省和有关市(地)、县共同建设好规模、设施、种畜禽品质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国家级和省级畜禽原种场,各地都要合理布局,建设好畜禽二级繁育场,提高种质水平,增加供种能力。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种畜禽,每年引进2个以上优良品种。对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绍兴麻鸭、湖羊、仙居难、温州水牛等地方优良品种,在保种选育的同时,加大开发利用力度,生产名、特、优产品,适应市场多样化的要求。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到2005年全省二元母猪的比例达到80%,其它畜禽品种实现更新换代。
改革现行的种畜禽经营体制,组建省种畜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我省种猪、蜜蜂、蛋鸭、长毛兔等品种优势,不断开拓国内外种畜禽市场,引进、繁育、推广紧密结合,实现种畜禽产业化经营。
(二)加大畜牧业的科技攻关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畜牧业科技的开发应用,对科技含量高、影响面广、对畜牧业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的高新技术,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今后五年畜牧业重点科研推广技术是:一是现代化畜牧业综合配套技术。规模牧场推广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工厂化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畜种技术、早期断奶、标准化饲养和人工繁殖技术。二是畜产品加工保鲜技术。重点推广以小包装方便食品、冷却肉和禽蛋深加工等技术。三是饲料、饲草的开发利用技术。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开发草山资源,推广秸杆氨化、青贮技术,推广饲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饲料添加剂。四是畜禽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先进的免疫程序和抗体检测技术、消毒技术、隔离技术、扑疫及无害化处理技术,研制推广新兽药,开展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技术的研究。五是畜牧业环境工程与生态技术。推广畜禽鱼联养、畜茶果结合、粪尿生产沼气、生产商品肥料等综合利用技术。六是畜牧业产销的预测和管理。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和育种软件,收集、分析国内外的畜产品供求信息,对畜牧业进行预测和宏观指导。
(三)加强畜牧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化畜牧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现有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创新畜牧兽医科技指导服务组织,打破乡镇界限,围绕区域性主导产业,积极组建区域性的畜牧兽医联站,把分散在各乡镇的畜牧兽医员组织起来,以适应产业化发展的需要。鼓励科技人员围绕发展效益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其成效与科技人员利益直接挂钩。
利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阵地,加快畜牧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和牧场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站长和牧场技术员都要有中专以上学历;对专业从事畜牧业的农民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全面实施畜牧兽医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考核准入制度。
五、多渠道增加投入,强化畜牧业基础建设
(一)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加大对畜禽原种基地和繁育基地、种畜禽质量监测中心、引进种畜禽的投入。加大对动物保护工程的畜禽疫病监测、诊断、检疫、动物卫生监督仪器设备的投入,完善各级生物制品的冷藏设施,建设一批辐射面广的畜禽疫病诊断与监测中心,形成与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全省动物疫苗供应网络和疫病监测体系。加大饲料和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体系的投入。对畜禽商品量大、具有一定外向型畜牧业经济基础的县(市),建设集中连片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按照国际惯例的要求,控制和扑灭畜禽主要传染病。
(二)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畜牧业投入机制。加快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集体、个人为主体,社会化投资和利用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上规模的畜禽饲养场(户)、饲料及兽药生产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型畜产品交易市场等,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六、坚持以法治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深入贯彻《
动物防疫法》,实施依法制疫。建立和健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强动物防疫执法队伍建设。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依法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一旦发生重大疫情,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坚决扑灭,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加强畜禽及其产品运销管理,在发生重大疫情的时期,对从外省调入偶蹄动物及其产品实行“准运证”制度,做到定点调运,到点报检,严格禁止从疫区调入畜禽及其产品,坚决堵截外来疫病传入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