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开拓水产加工。依托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引进一批国外先进实用保鲜加工技术,大力推进水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建设一批水产品系列加工基地,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水产品原料,开展水产品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水产品加工质量,实现水产品加工增值;到2010年,全省水产加工制品达到150万吨以上,加工产值达到230亿元。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以国家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市场和地方性批发市场为基础,以搞活流通、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在全省范围内尽快构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运营通畅、交易和流通方式适应水产品特征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开发新兴休闲渔业。以增加渔民收入,优化渔业产业结构,提高渔业综合效益为目的,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挖掘渔业和渔村休闲旅游潜能,大力发展渔业观光旅游、水族观赏业、观赏鱼养殖业。先期在交通、饮食服务条件好的大中城市及其郊区以及风景旅游区,修建养殖场所,修造游乐观赏用地捕捞渔船,兴建水族馆或博物馆,开辟垂钓、采挖、网捕、观赏等项目,普及渔业和水生生物知识;发展观赏鱼养殖业及其相关产业;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使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尽快把休闲渔业培育成新兴渔业产业。力争到2005年,休闲渔业产值达到5亿元,到2010年达到30亿元。
(二)搞好渔业产业规划与区域布局,强化海洋和内陆淡水地区渔业资源和水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渔业新格局。
--沿海水产品产业区。凭借沿海渔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主攻海水养殖,开拓远洋渔业,深化水产加工,开发休闲渔业,搞活市场流通,积极扩大出口,提高渔业综合经济效益。
--平原淡水鱼产业区。利用传统淡水鱼区养殖技术优势,在稳定大宗产品,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名特优新品种比重,积极发展适合加工出口的品种,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城郊水产产业区。发挥城市区位优势,扩大名优品种养殖,鼓励开发休闲渔业,满足城市菜篮子供应和城市居民旅游娱乐休闲需要,开辟渔业多元化发展道路。
--山区水产产业区。发掘山区水域污染少、鱼虾质量好等特长,大力发展稻田养鱼、水库自然增殖等各种形式的生态渔业,开发水产“绿色食品”,开拓销售渠道,以增加渔(农)民收入,加快山区脱贫致富进程。
四、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新机制
(一)培育渔业龙头企业,推进贸工渔一体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资源和经济条件,选准优势产品或项目,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规模优势的渔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此来带动渔业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到2010年,培育一批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技术水平达到国内水产业先进水平的大型渔业龙头企业,其中有20个以上为销售额(交易额)超5亿元、利税超5000万元的渔业龙头企业集团;在各市、县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交易额)超5000万元、利税超500万元和年销售收入(交易额)超3000万元、利税超过300万元的地方性渔业龙头企业。
(二)扩大渔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大力发展国际市场热销、创汇率高的水产品生产,以创建自营出口企业为龙头,形成一批贸工渔一体化的出口创汇基地;通过争创优质名牌,不断提高出口水产品和加工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浙江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稳定发展过洋性远洋渔业;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开展国际间渔业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的技术、信息、资金、劳力、资源的交流;鼓励和吸引外商到浙江进行渔业投资与合作,通过大力兴办“三资”企业,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渔业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提高浙江渔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开发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三)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渔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按照统分结合和双层经营的要求,巩固已有集体渔业公司、渔业合作组织、渔船管理服务站等分散生产、统一服务、双层经营、松散联合的合作组织,鼓励渔民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创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水产品生产、加工与运销,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维护渔民切身利益;发挥各级水产研究机构、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优势,与渔民联办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抓好科技推广、苗种与饲料供应、病害综合防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促进渔业专业合作组织有一个大的发展。
(四)完善水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搞活水产品流通。在现有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优化布局、完善设施、强化管理、提高服务,加快构建起具有浙江特色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以适应渔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培育四个重点产区市场。到2010年,把舟山国际水产城、象山中国水产城、温州市水产批发交易中心、台州水产品交易中心这四个国家级重点产区市场,培育成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管理科学、辐射全国、接轨世界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型水产批发市场,年总交易量和交易额达到120万吨和150亿元。
--扶持12个区域性市场。到2010年,在宁波、台州、温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等地建成和完善具有全省及更大区域辐射功能的区域性水产批发市场12个,成交量和成交额达到90万吨和120亿元。
--引导一批地方性批发市场。在产区和主销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县(市、区)为单位,建成1 ̄2家地方性中小型水产批发市场,主要是衔接产销,方便渔民销售,丰富城乡“菜篮子”。
五、实施科教兴渔战略,提高渔业科学化和机械化水平
(一)加大渔业科技攻关力度。充分发挥水产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作用,推进渔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渔业科技领域中的应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集中和组织优势科技力量,在名优水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水产养殖模式优化、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水产品深度加工与综合利用、内陆水域和浅海滩涂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研究,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