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强化农村人才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行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以农业高校、农校、农机校、农职校为主阵地,抓好乡村干部、农业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及百万农民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20万名农民技术人员。继续实施“农技电波入户”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把农业科技知识、农村政策法规、市场信息迅速传播到农村,传授给农民,为广大农民架起依靠科技致富的“空中桥梁”。
  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农村经济
  要适应加入WTO的要求,适时调整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分品种、分行业、分地区深入研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培训和宣传,普及世贸组织相关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水平。尽快清理和修改不适应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政策法规,研究和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性条款,加快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闽台农业合作,充分发挥我省对台的独特优势,切实办好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推动各地的闽台农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加快福建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坚持走高起点、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子,加快引进国内外农业优良种苗和保鲜、加工、贮藏、综合开发的技术和设备,搞好新产品开发,优化出口结构,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附加值,着力培育一批出口创汇名牌产品。
  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带资金、带技术、带市场到福建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我省乡镇企业与港澳台中小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创办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和农产品贸易,并有组织地输出我省的农业良种、技术、设备和劳务。积极利用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效益。
  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投入机制。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当前首先要搞好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方案,逐步推开。农村信用社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多事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农业银行要坚持和发扬支农传统,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外贸、集体、农户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拓宽农业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