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稻田养殖的意见》的通知

  二、进一步明确发展稻田养殖的目标和思路
  近几年,称省稻田养鱼发展势头较好。1995年,全省稻田养殖15万亩,2000年发展到65万亩。但和周边省份相比,差距很大;和我省的资源相比,开发利用率还很低。全省现有稻田2700万亩,其中适宜稻田养殖约1200万亩,发展潜力巨大。初步规划,“十五”期间,每年新增稻田养殖面积20万亩,2005年力争达到200万亩。2001年稻田养殖100万亩,养殖产量3吨。
  为实现上述规划目标,“十五”期间发展稻田养殖的总体要求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名优品种养殖为重点,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基地,科技先导,市场牵动,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布局
  根据我省资源条件和发展现状,全省稻田养殖的发展重点,以沿江、沿淮圩区,巢湖、泊湖、花园湖等22个万亩以上湖泊周边水网地区为主,实行“三个坚持,三个结合”。坚持以利用低洼地,一熟田为主,并把田头沟、排水河充分利用起来,不挖或少挖农田;坚持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选择基础好、交通方便、抗旱能力较强,且稻田相对连片集中的乡镇作为稻田养殖开发区。以乡、村为基本单位,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建设100个稻田养殖重点乡镇,1000个专业村,10000个养殖示范户。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按照水稻亩产400公斤以上,优质鱼100公斤以上或虾蟹30公斤,亩毛利1000--2000元的要求,统一规划,科学设计鱼沟(蟹沟、虾沟),按稻田总面积的15--20%,高灌低排,灌排分开,并服从统一供水、统一防治病虫的需要,建设规范化的稻鱼工程。要把稻田养殖工程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统一规划,与改造中低产田、低洼地结合,与湖区围垦稻田的退垦还渔结合,与农田水利建设结合,通过发展稻田养殖,建设大面积稳产高效田。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稻田养殖科技含量
  各地要积极组织农业水产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围绕稻田养殖技术难点,开展科技攻关,为加快发展稻田养殖提供新技术、新品种。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大力普及稻田养殖技术。
  要认真总结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养殖种类,不同产量级别,不同养殖方式的生产模式和技术操作规程,因地制宜地加以推广。重点推广发展“稻鱼虾”、“稻鱼蟹”、“稻虾蟹”、“稻萍鱼”等复合生产模式新技术。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