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沟壑治理。
  沟壑侵蚀是面状侵蚀的进一步演变与发展,一切控制面蚀的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或抑制沟蚀的发展。此外,针对沟壑侵蚀作用的具体特点,可以采取沟头防护、谷坊和沟岸砌石等治理措施。对沟通下切作用和两侧重力侵蚀已经终止的沟壑,在适当地段修筑拦沙坝,以拦蓄下泻泥沙。对沟道下切作用强烈或者两侧重力侵蚀发育的沟壑,采取修筑多级谷坊的方式,抬高或固定侵蚀基准面,必要时可以采取沟头防护、修整沟坡、修建护坡(岸)以及植物护岸等措施。对平原河网河岸坍塌严重的,采用工程护岸或植物护岸方法进行整治。
  (五)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治理往往不是单一措施所能奏效的,以上措施只有相互结合、相互依托,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水力侵蚀地区,应当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这是多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的结晶。各地应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耕作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大力改造坡耕地,合理配置坡面截水沟、蓄水沟、排水系统等小型蓄排工程。结合“坡改梯”治理开发“四荒”资源,发展经济林果。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林分质量。通过封育治理或人工种植发展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加快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步伐。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探索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模式,为水土流失防治起到典型引导作用。做好以修筑防洪堤和河道清淤为主的河道整治工程,力求做到疏通河道、稳定河床、因势利导、防冲防淤、改造滩地、合理利用,处理好上、下游及左、右岸之间的关系。
  (六)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
  根据全国“十百千”(10个城市,100个县,1000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的统一规划,我省2003年前要重点搞好安吉、绍兴、常山3个示范县和龙游芝溪等20条示范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0平方公里。
  六、水土保持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必须从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执行基本国策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地都要健全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强化统一领导和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政府领导任期内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和责任,定期检查,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各级政府按年度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及上级政府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定期公告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动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水土保持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奖励。各市、县(市、区)按照本规划,编制好市、县级水土保持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二)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依法防治水土流失。